
“硬科技”出头 资本加速拥抱张江
科创型企业正在迎来春天,资本的“接棒”不断为勇敢的创业者赋能,助力他们深挖潜力,展现创新力量。作为上海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张江表现得尤为明显。
根据此前对Vπ所运营的孵化器中的创业企业初步测算,20%-50%的创业企业获得股权融资,但比照张江的创业企业数量,每年存在200亿-400亿元的融资需求。
事实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浦东,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先行先试,陆续推出多项基金,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实体经济力度,而这些基金无一例外,都在关注张江的强项“硬科技”。
200亿元子基金群已经形成
来自浦东新区国资委的最新消息称:正在探索通过国企转型升级为新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其中一大举措就是设立启动科创母基金,发挥母基金统筹资源的优势,实现从分散化、碎片化的基金投资向系统集成、战略协同转变。
据悉,母基金首期募集规模55亿元,同时进一步发挥各开发公司专业优势,加快设立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航空科技、文化控股等子基金,形成总规模约200亿元的子基金群。
此外,浦东新区国资委正在谋划创新“基金+基地+产业”的新模式,增强国企战略招商和精准招商的能力。目前经梳理,区属三家国资创投公司前期投资项目中,共有约17个项目基本达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标准,后续将充分发挥“基金+基地+产业”的优势,助推更多科创企业登陆科创板。
放大投资规模 营造科创新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浦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系统集成商和综合运营商,浦东新区直属企业——浦东科创集团已经落地张江。
该集团业务包括科技投资、基金投资、科技贷款、科技担保、融资租赁、科技孵化等,投资了54只创投基金、所投基金总规模超过800亿元,投资项目超过800个,有100多个项目通过上市或并购实现退出。
据悉,在浦东科创母基金即将成立之际,浦东科创集团将围绕科创母基金,通过发起民用航空产业投资基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浦东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等,以国资吸引社会资本,放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环境。目前,浦东科创集团已获得了浦东科创母基金、上海市科创母基金、市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的相关支持,支持浦东重点产业发展。
上海自贸区基金已在张江设立事业部
上海自贸区基金是2014年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批复设立的全国首只自贸区主题投资基金,基金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开发主体,上海自贸区产业开发集团与财政部所属金控集团共同发起设立。
成立以来,深耕上海自贸区,聚焦医疗健康、智能科技与制造、物流供应链等重点新兴产业方向,该基金90%以上投资均集中在包括张江上海自贸区各片区,其中不少为国内相关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多个项目在A股、港股等上市。
目前,上海自贸区基金也已在张江科学城设立专门的张江事业部,全面、深度地挖掘张江科学城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智能科技等领域优秀的企业项目,零距离服务企业发展,提升科创产业投资规模与能级。
自贸区基金还在新片区设立了临港事业部。至此,上海自贸区基金形成临港事业部、张江事业部与陆家嘴金融城本部“三点一体、科创项目与股权投资深度联动”的业务布局。
据了解,由自贸区一至三期基金基石投资人以及国家级产投平台、长三角产业母基金、知名投资机构、大型产业集团等共同发起的上海自贸区四期基金将于年内设立,该期基金也将更加聚焦张江科学城的优质科创项目。
张江科投基金:1元钱带来2.5元投资
作为一支驻扎在张江的国资创投力量,张江科投以直投与基金并举、投资和贷款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链,培育出众多“独角兽”和“瞪羚企业”。
在没有任何引导、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情况下,张江科投基金更多流向了浦东企业和张江本土企业。
截至2019年6月底,张江科投累计直接投资60个项目,共计出资18亿余元,所投项目98%位于浦东,带动和吸引45亿元社会资本投资浦东;累计投资32只子基金,参股基金总规模超过324亿元。
这意味着,如今张江科投每投1元钱,就会给浦东企业带来2.5元的投资,而且这个指标还在增加。张江科投今年还将推动生物医药专项子基金募集和设立,希望充分发挥国资的杠杆作用,推动更多创新性、颠覆性、前瞻性项目在浦东发展。
银行正加大服务重点科技行业力度
在浦东新区国资加大力度扶持科创企业的同时,上海金融业也正在加大对科技行业的扶持力度,这对张江科创企业无疑是一大利好。
最新消息显示,上海银保监局正在研究制定上海银行保险业机构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沪银行机构对内优化流程,实施“精准科贷”策略;对外加强合作、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全力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张江优势产业,成为沪上银行业服务的重点科技行业,而不少重点银行均设立专门服务机构,满足科创企业金融需求。
来自上海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辖内已有服务科创企业的科技支行7家、科技特色支行90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1家,仅这些机构服务科创企业的从业人员就超过1000人。
20多年前的硅谷,在风险投资机构组成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下,谷歌、脸书、特斯拉一批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为商业巨擎。而今天,在开放、共赢的“科技+金融”环境下,张江也将拥有更多的实力和底气,去孕育更多拥有科技硬实力的“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并助力他们向世界级科创企业迈进。
链接:“中国药谷”张江
谈到医疗健康,不得不说智慧医疗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芯片和传感器技术、信息化、数字化、物联网化的快速发展,AI正逐渐成为医生们的好助手,有着“中国药谷”“上海硅谷”美誉的张江,已经成为“AI+医疗”企业的重要集聚地。也有很多药企大咖都在布局张江。简单梳理发现,一些耳熟能详的国内知名药企多少都和张江有着联系,或者布局研发中心,或者通过收购并购、项目引进合作,在张江留有一席之地。
1994年张江生物医药从零起步,经历20多年,从一片空白到如今的中国创新药领军之谷,产值不断增长。2018年张江医产业经营总收入721.04亿元;产业规模占上海30.4%,占浦东66.2%。
张江为何会被称为“中国药谷”,那么多行业大咖为何会选择布局张江? 答案并不复杂。张江有着丰富的研发平台和CRO服务(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拥有从新药研发、临床研究、中试放大、量产上市的完整产业链。也有诸如MAH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生物医药试验用研发材料便捷通关等,多项制度创新使得张江的新药创新环境与国际接轨。
凭借丰富的高校资源和高端的人才积累以及产业优势,张江的“磁力”效应日益显著,不少国内龙头企业纷纷来张江“安家落户”,加大在张江的创新布局。
银行助力张江“硬科技”
工商银行:
去年11月,工商银行总行在上海设立了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上海),中心定位于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探索专营模式,不断提升科创金融服务能力,满足科创企业金融需求。
今年6月,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还联合中金资本设立了预计总规模60亿元的中金工银长三角科创发展基金,工商银行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将充分利用科创基金重点投资和服务在长三角区域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硬科技”优质科创企业。目前基金已草签协议,并启动首批项目的筛选储备。
上海银行:
该行已将科创金融纳入全行战略规划,率先于同行发布了科创金融服务方案,提供100亿元专项信贷支持。截至2018年末,上海银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8%,大幅超过一般贷款的平均增速,今年6月末,科创贷款余额超过700亿元。
浦发银行:
浦发银行上海市分行今年3月联合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科学研究所以及上海市科创投,共同发起成立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室,旨在围绕上海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装备等重点产业,聚焦科创板企业培育、高科技成果转化、普惠金融等科技企业融资的重点、难点,形成研究探索、批量推广的长效机制,高效服务科技创新类企业。
根据此前对Vπ所运营的孵化器中的创业企业初步测算,20%-50%的创业企业获得股权融资,但比照张江的创业企业数量,每年存在200亿-400亿元的融资需求。
事实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浦东,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先行先试,陆续推出多项基金,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实体经济力度,而这些基金无一例外,都在关注张江的强项“硬科技”。
200亿元子基金群已经形成
来自浦东新区国资委的最新消息称:正在探索通过国企转型升级为新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其中一大举措就是设立启动科创母基金,发挥母基金统筹资源的优势,实现从分散化、碎片化的基金投资向系统集成、战略协同转变。
据悉,母基金首期募集规模55亿元,同时进一步发挥各开发公司专业优势,加快设立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航空科技、文化控股等子基金,形成总规模约200亿元的子基金群。
此外,浦东新区国资委正在谋划创新“基金+基地+产业”的新模式,增强国企战略招商和精准招商的能力。目前经梳理,区属三家国资创投公司前期投资项目中,共有约17个项目基本达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标准,后续将充分发挥“基金+基地+产业”的优势,助推更多科创企业登陆科创板。
放大投资规模 营造科创新环境
值得关注的是,浦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系统集成商和综合运营商,浦东新区直属企业——浦东科创集团已经落地张江。
该集团业务包括科技投资、基金投资、科技贷款、科技担保、融资租赁、科技孵化等,投资了54只创投基金、所投基金总规模超过800亿元,投资项目超过800个,有100多个项目通过上市或并购实现退出。
据悉,在浦东科创母基金即将成立之际,浦东科创集团将围绕科创母基金,通过发起民用航空产业投资基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浦东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等,以国资吸引社会资本,放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环境。目前,浦东科创集团已获得了浦东科创母基金、上海市科创母基金、市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的相关支持,支持浦东重点产业发展。
上海自贸区基金已在张江设立事业部
上海自贸区基金是2014年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批复设立的全国首只自贸区主题投资基金,基金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开发主体,上海自贸区产业开发集团与财政部所属金控集团共同发起设立。
成立以来,深耕上海自贸区,聚焦医疗健康、智能科技与制造、物流供应链等重点新兴产业方向,该基金90%以上投资均集中在包括张江上海自贸区各片区,其中不少为国内相关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多个项目在A股、港股等上市。
目前,上海自贸区基金也已在张江科学城设立专门的张江事业部,全面、深度地挖掘张江科学城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智能科技等领域优秀的企业项目,零距离服务企业发展,提升科创产业投资规模与能级。
自贸区基金还在新片区设立了临港事业部。至此,上海自贸区基金形成临港事业部、张江事业部与陆家嘴金融城本部“三点一体、科创项目与股权投资深度联动”的业务布局。
据了解,由自贸区一至三期基金基石投资人以及国家级产投平台、长三角产业母基金、知名投资机构、大型产业集团等共同发起的上海自贸区四期基金将于年内设立,该期基金也将更加聚焦张江科学城的优质科创项目。
张江科投基金:1元钱带来2.5元投资
作为一支驻扎在张江的国资创投力量,张江科投以直投与基金并举、投资和贷款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链,培育出众多“独角兽”和“瞪羚企业”。
在没有任何引导、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情况下,张江科投基金更多流向了浦东企业和张江本土企业。
截至2019年6月底,张江科投累计直接投资60个项目,共计出资18亿余元,所投项目98%位于浦东,带动和吸引45亿元社会资本投资浦东;累计投资32只子基金,参股基金总规模超过324亿元。
这意味着,如今张江科投每投1元钱,就会给浦东企业带来2.5元的投资,而且这个指标还在增加。张江科投今年还将推动生物医药专项子基金募集和设立,希望充分发挥国资的杠杆作用,推动更多创新性、颠覆性、前瞻性项目在浦东发展。
银行正加大服务重点科技行业力度
在浦东新区国资加大力度扶持科创企业的同时,上海金融业也正在加大对科技行业的扶持力度,这对张江科创企业无疑是一大利好。
最新消息显示,上海银保监局正在研究制定上海银行保险业机构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沪银行机构对内优化流程,实施“精准科贷”策略;对外加强合作、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全力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张江优势产业,成为沪上银行业服务的重点科技行业,而不少重点银行均设立专门服务机构,满足科创企业金融需求。
来自上海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辖内已有服务科创企业的科技支行7家、科技特色支行90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1家,仅这些机构服务科创企业的从业人员就超过1000人。
20多年前的硅谷,在风险投资机构组成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下,谷歌、脸书、特斯拉一批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为商业巨擎。而今天,在开放、共赢的“科技+金融”环境下,张江也将拥有更多的实力和底气,去孕育更多拥有科技硬实力的“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并助力他们向世界级科创企业迈进。
链接:“中国药谷”张江
谈到医疗健康,不得不说智慧医疗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芯片和传感器技术、信息化、数字化、物联网化的快速发展,AI正逐渐成为医生们的好助手,有着“中国药谷”“上海硅谷”美誉的张江,已经成为“AI+医疗”企业的重要集聚地。也有很多药企大咖都在布局张江。简单梳理发现,一些耳熟能详的国内知名药企多少都和张江有着联系,或者布局研发中心,或者通过收购并购、项目引进合作,在张江留有一席之地。
1994年张江生物医药从零起步,经历20多年,从一片空白到如今的中国创新药领军之谷,产值不断增长。2018年张江医产业经营总收入721.04亿元;产业规模占上海30.4%,占浦东66.2%。
张江为何会被称为“中国药谷”,那么多行业大咖为何会选择布局张江? 答案并不复杂。张江有着丰富的研发平台和CRO服务(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拥有从新药研发、临床研究、中试放大、量产上市的完整产业链。也有诸如MAH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生物医药试验用研发材料便捷通关等,多项制度创新使得张江的新药创新环境与国际接轨。
凭借丰富的高校资源和高端的人才积累以及产业优势,张江的“磁力”效应日益显著,不少国内龙头企业纷纷来张江“安家落户”,加大在张江的创新布局。
银行助力张江“硬科技”
工商银行:
去年11月,工商银行总行在上海设立了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上海),中心定位于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探索专营模式,不断提升科创金融服务能力,满足科创企业金融需求。
今年6月,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还联合中金资本设立了预计总规模60亿元的中金工银长三角科创发展基金,工商银行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将充分利用科创基金重点投资和服务在长三角区域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硬科技”优质科创企业。目前基金已草签协议,并启动首批项目的筛选储备。
上海银行:
该行已将科创金融纳入全行战略规划,率先于同行发布了科创金融服务方案,提供100亿元专项信贷支持。截至2018年末,上海银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8%,大幅超过一般贷款的平均增速,今年6月末,科创贷款余额超过700亿元。
浦发银行:
浦发银行上海市分行今年3月联合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科学研究所以及上海市科创投,共同发起成立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室,旨在围绕上海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装备等重点产业,聚焦科创板企业培育、高科技成果转化、普惠金融等科技企业融资的重点、难点,形成研究探索、批量推广的长效机制,高效服务科技创新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