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鸥梦想
这是一个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国有制表企业,1955年自主研发制造出中国第一只国产手表,中国第一只出口手表也诞生在这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它没有像一些老国企、老民族品牌那样日益沉寂,而是在改革开放与国际品牌的同场竞技、磨砺中,实现了“凤凰涅”般的转型升级,靠自主创新,打造出一双搏击大潮的坚硬翅膀!这就是中国制表企业的优秀代表、中国自主品牌“海鸥表”的缔造者——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我有一颗中国芯”
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久负盛名的“天津手表厂”。这个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国有制表企业有着十分辉煌的过去:1955年自主研发制造出中国第一只国产手表,起初名叫“东风表”,后来因为出口的需要,改名为“海鸥表”,意为海鸥可以跨洋越海、出口海外。至此,中国第一只符合国际标准的女表、中国第一只出口手表诞生在这里。
历经半个多世纪,“海鸥”几代人奋力进取、接力,建成了集中国原创机械腕表大成的“国产表精密制造基地”。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海鸥”自主研发生产的“陀飞轮表”、“三问表”、“万年历表”、“轨道陀飞轮表”等一批高端产品相继问世,打破了一个多世纪以来“陀飞轮”高端复杂机芯表为少数几个世界顶级品牌所垄断的神话。
据悉,“陀飞轮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心引力的影响,从而提高走时精度。这项用于高端复杂机械表的技术,代表了世界顶尖的制表水平。在欧美爱表人士中,腕上戴有一只高端复杂机芯的“陀飞轮表”,那是一种自豪和荣耀。
海鸥表近年又推出了全球限量发行100只的“双陀飞轮玫瑰金腕表”,这着实震惊了世界钟表业。“海鸥”这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陀飞轮表”,同时具有偏心、同轴两种不同结构的“陀飞轮”,如此复杂的创意设计及研发成功的高端复杂机芯,即便是世界机械钟表王国也少见公布。“海鸥”这款高端产品的问世,标志着海鸥表的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已踏入国际制表业的前沿,并开始与世界知名品牌同台竞技。也就是这款表,引发了“海鸥”在海外与瑞士著名制表公司的国际诉讼。最终,“海鸥”打赢了13年来中国钟表界在国际上的第一场诉讼。
“海鸥”不负“中国第一品牌”的使命,终于向着更加广阔的天空振翅高飞。在全球制表业的窗口、著名的“巴塞尔国际钟表展”、“香港国际钟表展”等国际展会上,多款高端复杂机芯的海鸥表让“中国制造”大放异彩!“我有一颗中国芯”——这成为了“海鸥”人的自豪和骄傲!
海鸥表,中国的骄傲!
“打造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机械表品牌,并使其成为国际舞台的中国名表——这是几代‘海鸥’人奋斗的梦想和目标。”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军郑重地对记者说。
2010年,海鸥表实现了惊人的一跃:在掌握“陀飞轮”、“万年历”、“三问”功能的技术之后,“海鸥”首次将这“三大经典复杂技术”合而为一,推出集“陀飞轮、万年历、三问腕表”于一体的高端腕表,向复杂机芯技术的巅峰又迈进了一大步。这一技术将435个零件在腕表的方寸之间重新设计组合,其难度不亚于研发一款全新的复杂机芯,即便在“钟表王国”——瑞士,有如此能力的品牌也屈指可数。
“海鸥”能够生产出如此超复杂的“三合一”手表,震惊了中国乃至世界表坛,使得国内爱表人士及收藏家为之欣喜和振奋。据悉,这款高精度、高复杂的机芯,为保证“万年历”及“三问报时”的精确度,其高精度零件加工精度达到0.001mm的水平,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的八十分之一;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工作面光洁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3级,相当于镜面的水平。
“‘海鸥’的这一创造,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尊重。在2012‘巴塞尔国际钟表展’上,一位国际大牌在我们的柜台上看了‘双陀飞轮’和‘三合一’复杂机芯表后,向我们敬佩地伸出了大拇指。”吕军说。
目前,代表“海鸥”最高技术水准、最贵的一款表的定价已达168万元,更多高端复杂机芯表款价格也在30万元左右。“海鸥”自主研发的触角,已成功伸入国际顶级品牌一直垄断的奢侈品领域。
海鸥手表也成为了中国经销商的骄傲。中国老资格的钟表经销商们对记者说,“到国外谈判,我们都会在腕上特意戴上一款高端海鸥表,这等于无声地告诉那些国际表业大牌,在我们中国也能够生产出这样复杂机芯的手表,凭此也增添了一份谈判的筹码和底气。”
自主创新,让自己飞得更高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创新!自主创新是竞争最有效的保证,拥有着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技术研发水平,并不断在新领域为自己创造‘市场蛋糕’,这种开拓力、创造力的杰出体现,会让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飞得更高!”吕军无限感慨地说。吕军这位有着13年在香港从事钟表国际贸易经历的总经理,深谙国际钟表业的决胜关键就是靠几个实力:工艺水平、品牌营销、资金等。吕军说,即使这几种实力都能够具备,“海鸥”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对此,他表示信心满满。
有专家说,“海鸥”能够自主研发生产出“陀飞轮、万年历、三问腕表”这种超复杂技术的“三合一”手表,就标志着“海鸥”的技术含量和工艺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称为国产表由“制造”向“创造”转型升级的典范和代表。
2008年破土动工的“海鸥工业园”,将形成年产高档机械手表百万只、机械表机芯千万只及产值40亿元的国际一流的生产基地。这既是海鸥手表的未来,也是中国表业的荣耀。
2010年,国家级技术中心落户“海鸥”,同时组建了国内手表业首个博士后工作站;2011年,创建了全新产品研发试验平台,以推动“海鸥”高端机械手表所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制造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海鸥”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在7%以上。截至2012年底,“海鸥”累计申请国家专利566项,其中授权专利389项,技术开发能力、专利拥有量在中国手表行业保持首位。其中,自主研发中的硅制材料游丝达到瑞士尖端技术水平,且具有趋于天文台标准的潜力。到“十二五”末,“海鸥”的专利申请量将达到1000项以上。现在,“海鸥”自动机械手表机芯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
“打造国际化的‘海鸥’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吕军如是说。
“海鸥”已加快进入国际市场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