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经济关注 >> 浏览文章

精准扶贫看承德系列之二 看河北承德如何实现生态与脱贫双赢共进

2020-09-29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刘越山   加入收藏

环保,扶贫,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突出短板,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实现绿色发展,河北省承德市在这方面进行了有力、有效、有突出成果的探索。

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承德市近年来始终坚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精准扶贫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相结合,扎实践行“让绿水青山变贫困群众脱贫靠山”的扶贫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与脱贫双赢共进的新路子。

据承德市扶贫办综合科科长王常续介绍,要同时解决环保和扶贫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守住底线,在推进扶贫开发的同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努力走出边发展边保护的协调共赢之路。


在滦平县金沟屯镇下营子村,久财农牧集团副总汤继永带领记者参观他们于第三届“丰收节”上展示的冬瓜、南瓜等农副产品。

在建设生态中带贫

承德是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及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打造了一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建设,实现脱贫致富。在建设生态过程中,承德市创新推广了“一林生四财”生态扶贫模式:“林上要果”带动脱贫。打造金红苹果、“围选1号”杏扁、绿化苗木等林果产业专业乡村,建设果品休闲观光采摘园,年产干鲜果品31.3万吨,产值达到5.7亿元,辐射带动1.6万人实现增收;“林中旅游”助力脱贫。组建“万家客栈”乡村旅游发展平台,发展加盟户160户,户均纯收益在1万元以上;“林下间作”促进脱贫。累计发展林下种药6000亩,林下种菌110万袋,带动了0.8万名贫困人口增收;“林间采摘”推动脱贫,大力发展普惠性林业,积极引导广大农户通过科学合理采摘蘑菇、药材、蕨菜等山野资源增收。

   “我们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基地规模迅速拓展,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山楂基地,带动承德山楂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1/6,通过基地与贫困群众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开发生态项目的同时,集团的带贫能力不断增强。”河北怡达集团总经理如是说。

在保护生态中益贫

承德市近年来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实行有效管护,设置了护林员、护草员、河湖管理员、卫生保洁员等公益岗位,对林地划分管护责任区,按照“应聘尽聘”原则,优先从建档立卡贫困户或较为贫困的户中选聘符合护林员条件的人员为护林员,确保在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同时,使贫困户中的护林员有较为稳定的收入,通过保护生态实现增收脱贫,目前,全市已雇佣专兼职护林员近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近1万人。

“2016年,林业集团在我们乡建了园林绿化苗木培育基地,我流转了14亩土地,平时干点除草、修剪等轻活又赚了点钱,再加上入股分红,这一年下来,纯收入就有近两万块,日子也越来越舒坦。”兰旗卡伦乡砖瓦窑村贫困户李峰说。

2020年初,面对疫情影响,承德市增设公益岗位,充分发挥光伏收益等资产收益效益,将80%用于公益岗工资发放,对因疫情影响暂时未外出务工人员,增设季度临时务工岗位,实现就近就业,2020年以来发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临时务工工资62.35万元。

在开发生态产业中脱贫

承德市扶贫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海丽向记者介绍,立足持续发展,承德市打造了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一环六带”的九大特色扶贫产业,实施“一村一品”行动,培育了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36家、扶贫产业园区63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3万个,全市扶贫产业一重覆盖率100%、两重覆盖率82%。她表示,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承德推进了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建成农业科技园区11个、“星创天地”39家。同时,因地制宜,利用丰富的光伏资源,实施了兆瓦光伏产业扶贫项目,同步规划了农光融合发展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中药材、时令蔬菜、特色养殖、林果采摘园、休闲旅游等产业,推进“五个百万基地”建设,全市贫困户生态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贫困户通过生态产业人均增收在2000元以上,实现了生态产业与扶贫相结合,帮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稳定脱贫。

喜看承德农民新民居。

承德市委网信办互联网舆情信息中心副主任徐俊东向记者表示,承德探索实施的在保护生态中益贫、在建设生态中带贫、在开发生态产业中脱贫,生态与脱贫双赢共进的生态扶贫之路,已在在河北乃至全国进行广泛推广。其中,有的做法,还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为保京津用水 兴隆做出大贡献

作为从北京来承德采访的记者,需要对兴隆表示最深地敬意。兴隆县负责扶贫、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工作的副县长马广春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介绍, 兴隆县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是全国有名的的“山楂之乡”和“板栗之乡”。虽然如此,但兴隆前些年发展缓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与京津有关。

据介绍,河北最好的水,在承德;承德最好的水,在兴隆。不但水量大,而且水质好,是京津地区极为重要的供水地。兴隆每年向北京(密云水库)提供2亿立方米、向天津提供4.6亿立方米的一类水。所谓一类水,就是可以直接煮开、能够饮用。

为保障京津两地用水安全,兴隆做出了太大牺牲、较大贡献。针对污染源“点多面广”问题,他们首先建立了源头防控机制,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整治,将紧邻北京的5个乡镇作为畜禽养殖整治的重点区域,对各沟渠沿岸禁养区、限养区畜禽养殖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组织对禁养区养殖场进行拆除或搬迁,防止畜禽养殖污水直排入河。同时,加强涉水企业监管力度,解决点源污染。对重点涉水排放企业进行经常性、不间断、拉网式排查,重点整治,关停并转,且不定时组织“回头看”,对流域内水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加大督查力度, 启动问责机制,防止死灰复燃。限制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以及限制群众养殖等,应该说,这也是兴隆许多村庄致贫的主要原因。

兴隆县副县长马广春在环境整治现场检查工作。

但由此也给兴隆带来了山清水秀的良好环境。据兴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东伟介绍,兴隆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一直比北京、石家庄高出很多,而且兴隆在去年就已经成为河北省第一个、也是截至目河北省前唯一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在兴隆县半壁山镇靳杖子村采摘园内,重达近千克的“苹果王”。

近年来,兴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力度不断加大,始终把握“保护—治理—建设—提升”的工作主线,强保护,重建设,严治理。

兴隆县委书记薛青松在各种会议、各种场合,均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问题治理作出重点强调,在今年年初的常委会上,他指出:我们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树牢保护理念,不该批的项目坚决不批,不该建的项目坚决不建,特别是对打着治理矿山“幌子”、盘算着破坏山体“拿石头卖钱”的项目,要坚决从源头管住、封死。决不允许哪个部门、哪个乡镇、哪个村,擅自破坏生态、损害环境。谈到建设,他表示,要高度重视建设生态,坚决避免生态建设“走过场”“吃老本”;要进一步突出保护区、水源地、公路两侧、河流沿线和环京津周边区域,有针对性地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大力争取推进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同步推进跨区域生态产品交易。

为了切实做到脱贫与环保的有力结合,双赢并进,真正打造兴隆生态的“金字招牌”,兴隆建立起了多角度、立体化的致富奔小康路径,着眼做强林果这一兼具巩固生态与持续富民“双重”作用的传统优势产业,做大特色旅游、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新兴富民产业,投资7907.2万元,实施李家营镇栾家店200亩精品大桃、煤岭沟和大杖子蔬菜大棚、扶贫车间等产业类扶贫项目26个,打造科技扶贫示范园10个、总面积670亩,覆盖88个行政村、惠及群众5470人。

在承德采访,记者深深感到,承德市在北京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的认识上,上下一致,且上下一心,为了推进清水河流域水环境的治理,保障首都以及天津这座直辖市的用水安全,承德将继续标本兼治,真正为首都、为天津守住这汪“清水”。


0
上一篇: 精准扶贫看承德系列之一 看河北承德如何完胜脱贫攻坚硬任务
下一篇:当武汉火车站响起熟悉的歌声……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