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文 化 >> 文旅 >> 浏览文章

黔江古寨歌声远

2020-10-04 来源:经济日报 冉瑞成 吴陆牧   加入收藏

“幺妹儿我住在十三寨,隔山那个隔水嘛,树上那个喜鹊儿是喳喳叫啊,蝴蝶那个双双落花开……”在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的土家十三寨,悦耳的民歌在寨里回响。如同歌里所唱,十三寨的风景美如画,清澈的溪水潺潺而流,两面青山环抱,土家吊脚楼和四合院散发着原生态的气息。

土家十三寨只是黔江区璀璨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缩影,黔江是土家族、苗族集聚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数不胜数。黔江自东汉建安六年置县,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黔江全区现有1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国家级、市级、区级文物3000多件,市级文保单位6个,区级文保单位48个,一般文物点320个,其中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点实现挂牌保护32个。”黔江区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郑素琼称。近年来,黔江区以“一城主导、一江拉动、一点引爆、全域发展”的思路,激活文旅融合发展一盘棋,着力打造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数据显示,2019年,黔江区游客达3000万人次,收入达160亿元。黔江着力构建以大型旅游项目为支撑,以“重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大观园”“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定位的民俗旅游发展格局,不断扩大自身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建成了中国首个土家生态文化博物馆,打造了芭拉胡、土家十三寨、爱莉丝庄园、神龟峡等8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清晨来到濯水古镇,每走一步都能感觉到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流淌而过的阿蓬江、蜿蜒曲折的石板路、飞檐翘角的土家吊脚楼,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在这里相互交织,呈现出一副清秀隽雅的山水画卷。

“濯水着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是黔江旅游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黔江区委副书记、区长徐江说,自濯水古镇启动5A创建以来,黔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产业结构也出现了优化转型的趋势。景区内的濯水古镇、蒲花暗河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一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园区,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韵文化景区”。

“文旅市场竞争中,知名度就是生产力。”黔江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提升黔江的影响力,黔江加快了对外宣介,成功举办了中国武陵山国际民俗文化旅游节、中国跑客节、黔江鸡杂美食文化节等活动。今年上半年,黔江通过线上营销、产业合作宣介等多种方式,不断调整营销策略,打造黔江文旅品牌。

旅游发展,交通先行。黔江区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海拔高度大多在500米至1000米,地势较为复杂。近年来,黔江区不断增强区域辐射能力,渝怀铁路、渝湘高速、黔恩高速纵贯全境,渝湘高铁已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开通运营,渝怀铁路复线、黔石高速公路也已投入运营。区内联网升级旅游公路550余公里,全区路网密度达到250公里/百平方公里,组建了芭拉胡旅游运输公司,8个4A级景区都能够通过高速实现1小时通达,武陵山机场开通了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的航线14条。外地游客来黔江更方便了,黔江的文旅产业也得到了提升。

黔江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农村脱贫致富。十三寨的村民蓝锋雪利用吊脚楼开了一家名为“磊锋客栈”的民宿,一共有6间房,经常满房。靠着民宿生意,蓝锋雪一家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在十三寨,这样的民宿有67家,带动了100余户村民脱贫致富。

记者了解到,黔江区正在逐步推进农旅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成500亩以上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8个、优质水果基地5.5万亩,发展星级农家乐233家、乡村旅游示范户152户,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本报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 通讯员 吴燕利


0
上一篇: 网红书店 始于颜值 久于内涵
下一篇:来武功山放飞心情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