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杭师大实践团队走进海创园:个人破产制度如何为创业者筑起“二次创业”安全网

2025-03-12 来源:永州新闻网

09:04:27

浙江省自2023年开展个人破产制度试点以来,已有487名自然人通过债务清理实现经济重生,其中32%为小微企业主。杭州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创新建立“个人破产一件事”数字平台,实现债务申报、诚信审查、重整方案制定的全流程线上化管理,相关经验获最高人民法院推介。为研究浙江省个人破产制度试点对创业者的现实影响,助力优化创新创业法治环境,杭州师范大学个人破产制度调研实践团队近日深入杭州市海创园,通过走访小微企业、对话创业者、体验数字治理应用,挖掘个人破产制度在化解创业风险、激发市场活力中的独特价值,积累鲜活案例。

一、走访小微企业:从“谈破色变”到“破而后立”

团队重点走访了涉及电商、文创、科技服务等领域小微企业。在跨境电商企业的会议室里,“90后”创始人林先生坦言:“创业初期因供应链纠纷背上百万债务,曾想过‘跑路’,但去年浙江省个人破产制度试点让我看到希望。”他透露,目前正在申请债务重整,“只要通过诚信审查,未来三年按计划偿债后就能‘重生’,这比‘老赖’污名更有尊严”。

这一案例引发团队成员深思。在数字文创企业访谈过程中,创始人赵女士展示了其通过“杭州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数字化平台”提交的申请记录:“系统自动关联税务、征信数据,审核流程透明高效,让我们敢放手尝试新业务。”团队结合访谈发现,超七成受访创业者认为个人破产制度降低了“二次创业”的心理门槛,但部分人对“信用修复”“债务豁免范围”等细则仍存疑虑,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方向。

二、数字治理展厅:技术赋能诚信,让破产制度“有温度”

在杭州数字治理展厅,团队重点考察了与个人破产制度衔接的数字化场景。展厅内,“创业风险评估沙盘”实时模拟不同行业经营风险,而“信用修复导航”模块则动态展示债务清理成功案例的信用恢复进度。“过去‘破产’等于社会性死亡,现在通过数据画像,诚信者能更快重获贷款资格。”讲解员的介绍让成员们意识到:数字技术正打破“破产污名化”的传统认知。

三、创业者恳谈会:制度红利下的“安全感”与“责任感”

调研高潮是与多位创业者的一对一访谈。曾经历债务危机的智能硬件开发者王先生现身说法:“个人破产制度不是‘逃债工具’,它用法律程序倒逼创业者规范经营——我的每笔收支现在都通过‘杭州e企管’同步备案,既方便法院监督,也让合作伙伴更信任。”他的“双重获得感”引发在场创业者共鸣。海归博士创业团队负责人则提出新思考:“能否将个人破产制度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结合?我们的技术专利估值波动大,需要更灵活的债务处理机制。”这一建议被团队纳入研究备忘录。多位创业者提到,个人破产制度试点后,园区内“注销企业”数量明显下降,而“转型再创业”案例有所增加,印证了制度对创新试错的包容性。

四、调研启示:从“风险兜底”到“创新护航”

“海创园之行让我们看见,个人破产制度不仅是‘救命稻草’,更是‘创业保险丝’。”队员程同学总结道。调研发现,浙江省通过“数字赋能+信用激励”的创新设计,使该制度在保护债权人权益的同时,为创业者保留了东山再起的火种——这种“包容性法治”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通讯员:胡逸扬)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仅一个硬币厚度不到的薄胎大碗景德镇非遗大师徐杰成功创作
下一篇:奔图自主科技保障重要领域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