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论南条荆山与荆楚文化的关系

2025-05-23 来源:永州新闻网

  论南条荆山与荆楚文化的关系

  --章茨伍

  摘  要

  南条荆山属巴山东部尾脉,现湖北神农架至襄阳南漳一带,与秦巴山脉紧密接壤,坐落在江汉之间,后称为南条荆山,也称楚山。

  关键词:南条荆山 熊山 景山 沮漳水 楚山 金玉

  南条荆山的来历

  《神农书》记载:麻生于荆,出于农石之山谷中,沮石也出于山谷中;《帝王世纪》曰:“神农氏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 这说明神农出生于随历山,很长时间活动在江汉之间的荆巴山脉;《禹贡》记载:“荆及衡阳惟荆州,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嶓冢导漾,东流为汉。”书中还载禹划九州,始有荆州。《水经注》记载:“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之首也。沮水出汉中房陵县淮水,东南过临沮县界”;《荆州记》记载:“(临沮县)西北三十里有清溪,溪北即荆山,首曰景山,即卞和抱璞之处。”《湖北建制沿革》引用《禹贡》等史书以文图形式都对景山、沮水、荆山做出了准确的定位,属荆山之首,沮水发源,通过沔州进入长江,后有诸多史书记载了这一历史和地名。特别是近几年在房县七里河遗址、保康穆林头、歇马、马桥、襄阳及长江汉水一带考古发现新石器时期的大量文物及文化层,这就更近一步印证了上述记载。结合地方地名信息,证明这一带荆山文化与巴蜀文化有紧密的联系,与长江汉水历史文化结为一体。上述记载充分证明南条荆山的地名出现在大禹治水和神农氏以前,所以论定南条荆山是中国得名最早的荆山沮水。

  二、南条荆山的特征

  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文献,结合周边考古发现和地名信息,这座荆山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史前文化。《山海经》记载:“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也称玉山。《水经注》记载:“金玉是出,亦沮水之所导。”《韩非子》书中载卞和得玉璞楚山中,三献君王。这种金玉就是《神农书》中记载的沮石,楚祖鬻熊在《鬻子序》记载:“邓林之枝、荆山之玉、君子余文,可得观矣。”他定名为荆山玉,这种矿物质在这一带至今依然存在。

  荆条也是这座荆山特有的,是以一种四季常青的长条禾本科植物,荆山的地名与这种植物有紧密的关联,在《楚居》中记载“穴酓迟徙于京宗,爰得妣湛,生侸叔、丽季,妣湛宾于天,巫并赅其胁以楚,抵今曰楚人。”当时就是用的荆草和荆条包裹下葬救人,这种葬礼文化在这一带一直传承至今,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蔺相如背负荆条向赵王请罪。这种植物是古人用着文化、生产生活不可替代的工具材料,也是古人信为最吉祥的植物,在冷兵器年代还可以做成攻击和防御性武器,它的新笋是可食用的美味佳肴,后称山珍,所以它成为了当时的贡品。也成为了当时楚人发展壮大的第一物质基础,古人封这种植物为荆条,至今这种植物在南条荆山这一带还大面积旺盛的存在,楚始祖从这个布满荆条的大山深处走出去,寻求发展,所以就称为“荆楚”。

  这座荆山还有一种禾本科植物古人称苞茅,也称荆草,现食药同源名称为小白茅草。《左传》载:“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贡,无以缩酒。”苞茅酒在当时为贡酒,荆楚人的壮大,苞茅贡酒也成了他们当时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这种缩酒工艺在这一带传承至今。

  《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又东二百里,曰玉山......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入神人......”这个记载蕴藏很深,可以论定熊姓氏的来源与这座熊山有紧密的关系,在远古时期人们的姓氏都用大自然和地名来命名,黄熊、有熊和楚之后回到此山还为熊姓氏都应有关联,此山洞穴的记载与熊姓氏封穴也非常吻合,在出神人观天下之事的记载,这就充分说明了熊山是史前文化和楚始主发源的重要信息缩影。

  根据上述记载,南条荆山的特征为:一、地理环境,山形,水系,它有熊山、神农山、景山、凤凰山、沮山等主要山名组成,而山中有很多天然洞穴,以沮水、漳水、清溪等水系组成,向东注入汉水和长江,而出山后的平原有荆州;二、植物特征,荆条、苞茅、菌、药、麻、葛等植物;矿物特征,金玉(荆山玉),金、银、铜等矿物;还有深厚的史前文化“君子余文”,没有上述特征的荆山就不会是楚荆山。

  三、南条荆山的版图面积

  有史料记载武当山属荆山支脉,结合诸多史书记载,《湖北建制沿革》也给予了定位,以这个记载定位,可论证为东起现襄阳,西至神农顶,南至宜昌长江北,北至汉水南,总长约450公里,宽约300公里,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这也是中国最大的荆山。

  四、南条荆山与荆楚的关系

  这里要用熊山、京宗、景山的地名和沮漳水系定位来说明,《楚居》记载:“季连初降于隈山,抵于穴穷......先处于京宗。穴酓迟徙于京宗。”那么京宗在哪里呢?《定之方中》记载:“望楚与堂,景山与京”,景山的定位就可以说明京宗是与它距离不远,这与《姓氏罗急就篇》中记载芈姓楚之后罗部落来到房州的记载非常吻合,这也印证了《史记·楚世家》中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史记五帝本》还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两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据考证结合宜昌的西陵和高阳的地名,这里的江水、若水就是长江及长江上游的雅砻江。《新蔡葛陵楚简》言:“昔我先出自颛顼,宅兹雎漳,以选迁处”。直到后来,帝喾才出生于今河南商丘高辛。《世本》书中记载:“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这也是“江汉沮漳,楚之望也”的来历,通过上述诸多权威记载,结合山形、水系、矿物、植物的特征和考古发现,综合论证,高度吻合,这座南条荆山就是楚荆山,是楚先祖的发源地,早期楚文化的聚集地,也是春秋五霸楚国的初建地。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即将启航!慢病科普传播工程“丹心守护计划”邀您共筑慢病防控新生态
下一篇:维达荣登“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品质实力领跑生活用纸赛道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