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昂:积极应对经济衰退,全力备奥运
提到巴西,很多人会想到全民痴狂的足球运动、热情似火的桑巴舞,还有富饶的热带雨林和新鲜美味的烤肉,以及动画电影《里约大冒险》里面可爱又骄萌的蓝金刚鹦鹉……许多原因让世人惊呼“上帝也是巴西人”。只是,2015年对巴西而言并不温柔,经济不增反退,通货膨胀高企不下,货币经济一蹶不振,看上去这个以热情活力著称的拉丁美洲国家,似乎不可避免地遇到“冰雨”。那么,巴西目前是如何应对的?困难削减了巴西人民的热情与自信了吗?巴西驻华大使瓦尔德玛·卡内罗·雷昂先生近期接受《经济》记者专访,用他自己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经济》:巴西央行对外表示国内经济增长率在2015年将是负1.97%。您如何看待这一数据?巴西政府会如何面对这一情况?
雷昂:有很多关于国内经济形势的非官方预测,你提到的数字只是市场做出的预测,而非巴西官方的数据。对于巴西政府而言,目前的工作还是围绕1.2%的经济衰退幅度进行的。
巴西经济目前面临两大难题——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而这两个问题的背后都指向一个原因,自2008年经济不景气以来,巴西政府为了维持正常经济运转加大了支出。但是,需要指出整个巴西都在全力以赴应对当前的情况。一方面,政府正在计划并实施财政调整措施,简单说就是减少开支。从目前已进行的举措看,这次削减财政的改革措施可以说是大刀阔斧、非常严厉,以至于不少政府官员都在抱怨本部门的开支预算实在少得可怜。但是,抱怨归抱怨,人人心知肚明,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另一个问题是巴西的高通胀率,最近12个月的数据甚至达到了9.5%。为此央行已经多次提高基准利率,试图遏制通胀。这种传统手段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减少私人开销,因为加息意味着成本上升,这样企业、个人都会在消费前会有所顾忌。
《经济》:削减支出的财政措施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吗?他们态度如何?经济衰退本身又会对海外投资产生何种影响呢?
雷昂:此次财政削减计划有一个核心原则,降低一切可能降低的支出,但是不能伤害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项目。巴西和所有国家一样,都有为建立基础社会保障而计划的支出,比如教育、医疗还有社会保障性住房。不管这些领域需要多么高额的支出——实际上也的确非常高,政府都会这样做,对于低收入水平的民众而言,这些支出不可或缺。政府不会削减这部分支出,民众的基本生活依然有保障,从而避免不满情绪的出现。
海外投资者也仍然对巴西保有信心。早在去年,巴西全国上下就已经做好面对经济困境的准备了,我们也知道今年不会好过。但是即便如此,2014年,巴西引进的海外直接投资高达650亿美元。而今年,在通胀率已经长期高企,经济衰退、无起色的大背景下,对海外直接投资数额的预测也达到了600亿美元。一些调查结果显示,这个数字意味着世界第三的排名。当前,我们仍然有相当的优势吸引着海外投资者,巴西庞大的人口、巨大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潜力,以及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主要是依靠中产阶层的成长),都是吸引投资者的不二因素。
《经济》:在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巴西归来后,当地的能源公司公开表示中巴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应该得到加强,您怎么看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
雷昂:能源领域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传统能源,煤矿、石油等,另一个就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传统能源领域的合作,巴中两国早已有之。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大型国有能源企业进入巴西市场,其他中国投资者数量也剧增。巴西具有非常丰富的水力发电资源,主要集中在亚马逊区域,距离主要能源消费地很远。这意味着,开采能源的工厂和消费地之间需要可靠的长距离运输设备。目前,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已经抓住这个机遇,且已经与巴西本土的龙头企业开启合作进程。
我个人很看好巴中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主要是太阳能方面。巴西地处热带,全年光照充足,而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太阳能板的最大生产国。两国优势互补,我们希望能在此领域与中国有更多的合作。
《经济》:明年里约热内卢将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您能否介绍一下当前的准备工作?
雷昂:提到奥运会,我想指出一点,为了取得奥运会的举办权,申办城市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证明奥运会不仅会是一场运动竞赛的集锦,更能够在会后为举办地留下可贵的遗产。这背后有一个潜在的理念,奥委会非常关注“奥运遗产”,希望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各项建设在会后依然能够为当地民众带来各种便利与福利,这会促进里约热内卢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海滨建设。
目前在里约,不论是在城市中心还是周边地区,不少体育设施正在建设或重建过程中。所以,把城市中心和周边的场馆、设施串联起来就变得尤为重要。当然,奥运会的筹备是一项很大的挑战,里约当前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但是努力的结果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交通系统。奥运会带给里约带来全面发展的机会,我们也正在为实现这个目标全力以赴。
记者手记:当我得知雷昂大使已近古稀之年时,内心的惊讶溢于言表——一个70岁的老人竟然看上去不过50岁、神情充满活力、思维缜密并且反应敏捷。面对自己国家的困境,他坦然地说道:“这就是生活,不是吗?”谈到能源价格并不景气的时候,他也说:“别担心,这是全世界的问题。”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如此平常,只不过是一个阶段遇到了一些情况,只不过是需要比以往更加努力,仅此而已。或许,在阅历沉淀深厚的长者眼中,所有问题、挫折都是为了成长。
《经济》:巴西央行对外表示国内经济增长率在2015年将是负1.97%。您如何看待这一数据?巴西政府会如何面对这一情况?
雷昂:有很多关于国内经济形势的非官方预测,你提到的数字只是市场做出的预测,而非巴西官方的数据。对于巴西政府而言,目前的工作还是围绕1.2%的经济衰退幅度进行的。
巴西经济目前面临两大难题——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而这两个问题的背后都指向一个原因,自2008年经济不景气以来,巴西政府为了维持正常经济运转加大了支出。但是,需要指出整个巴西都在全力以赴应对当前的情况。一方面,政府正在计划并实施财政调整措施,简单说就是减少开支。从目前已进行的举措看,这次削减财政的改革措施可以说是大刀阔斧、非常严厉,以至于不少政府官员都在抱怨本部门的开支预算实在少得可怜。但是,抱怨归抱怨,人人心知肚明,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另一个问题是巴西的高通胀率,最近12个月的数据甚至达到了9.5%。为此央行已经多次提高基准利率,试图遏制通胀。这种传统手段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减少私人开销,因为加息意味着成本上升,这样企业、个人都会在消费前会有所顾忌。
《经济》:削减支出的财政措施会引起民众的不满吗?他们态度如何?经济衰退本身又会对海外投资产生何种影响呢?
雷昂:此次财政削减计划有一个核心原则,降低一切可能降低的支出,但是不能伤害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项目。巴西和所有国家一样,都有为建立基础社会保障而计划的支出,比如教育、医疗还有社会保障性住房。不管这些领域需要多么高额的支出——实际上也的确非常高,政府都会这样做,对于低收入水平的民众而言,这些支出不可或缺。政府不会削减这部分支出,民众的基本生活依然有保障,从而避免不满情绪的出现。
海外投资者也仍然对巴西保有信心。早在去年,巴西全国上下就已经做好面对经济困境的准备了,我们也知道今年不会好过。但是即便如此,2014年,巴西引进的海外直接投资高达650亿美元。而今年,在通胀率已经长期高企,经济衰退、无起色的大背景下,对海外直接投资数额的预测也达到了600亿美元。一些调查结果显示,这个数字意味着世界第三的排名。当前,我们仍然有相当的优势吸引着海外投资者,巴西庞大的人口、巨大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潜力,以及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主要是依靠中产阶层的成长),都是吸引投资者的不二因素。
《经济》:在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巴西归来后,当地的能源公司公开表示中巴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应该得到加强,您怎么看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
雷昂:能源领域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传统能源,煤矿、石油等,另一个就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传统能源领域的合作,巴中两国早已有之。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大型国有能源企业进入巴西市场,其他中国投资者数量也剧增。巴西具有非常丰富的水力发电资源,主要集中在亚马逊区域,距离主要能源消费地很远。这意味着,开采能源的工厂和消费地之间需要可靠的长距离运输设备。目前,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已经抓住这个机遇,且已经与巴西本土的龙头企业开启合作进程。
我个人很看好巴中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主要是太阳能方面。巴西地处热带,全年光照充足,而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太阳能板的最大生产国。两国优势互补,我们希望能在此领域与中国有更多的合作。
《经济》:明年里约热内卢将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您能否介绍一下当前的准备工作?
雷昂:提到奥运会,我想指出一点,为了取得奥运会的举办权,申办城市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证明奥运会不仅会是一场运动竞赛的集锦,更能够在会后为举办地留下可贵的遗产。这背后有一个潜在的理念,奥委会非常关注“奥运遗产”,希望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各项建设在会后依然能够为当地民众带来各种便利与福利,这会促进里约热内卢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海滨建设。
目前在里约,不论是在城市中心还是周边地区,不少体育设施正在建设或重建过程中。所以,把城市中心和周边的场馆、设施串联起来就变得尤为重要。当然,奥运会的筹备是一项很大的挑战,里约当前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但是努力的结果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交通系统。奥运会带给里约带来全面发展的机会,我们也正在为实现这个目标全力以赴。
记者手记:当我得知雷昂大使已近古稀之年时,内心的惊讶溢于言表——一个70岁的老人竟然看上去不过50岁、神情充满活力、思维缜密并且反应敏捷。面对自己国家的困境,他坦然地说道:“这就是生活,不是吗?”谈到能源价格并不景气的时候,他也说:“别担心,这是全世界的问题。”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如此平常,只不过是一个阶段遇到了一些情况,只不过是需要比以往更加努力,仅此而已。或许,在阅历沉淀深厚的长者眼中,所有问题、挫折都是为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