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新渝:统一的结构化创新思维
经典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在宏观层面为技术创新方法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OTSM(解决复杂跨学科创新性问题的方法)试图将所有创新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统一称为一种规范的形式,并解决经典TRIZ鞭长莫及的各种复杂跨学科创新性问题;USIT(结构化创新思维)的特色则是从微观的角度细化并拓展经典TRIZ矛盾解决机制,为技术创新提供切入点和具体的分析实施手段。
经典TRIZ认为实现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就是解决技术系统中存在的矛盾。但这一理论存在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引入一个新概念或增添一个全新子系统解决矛盾的方案,是否是创新解决方案呢?二是如果某个方案可以在数量上同时改善技术矛盾中两个相互冲突的工程参数,但技术并未发生实际变化,那么这样的方案是否属于创新型解决方案呢?
通过大量试验和实证分析,上述两种情况都不是真正的技术创新,因此,他们给出了创新性方案的充分条件:质变条件,即问题解决方案必须保证使技术矛盾中互相冲突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发生逆转,或者不再存在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彻底消除二者之间的冲突,而不仅仅是同时改善两个参数量值;封闭世界条件,即问题解决方案依托技术系统中现有的子系统资源,或者临近系统资源以及存在于外部环境中的免费超系统资源实现,而不是简单地引入新概念或增添新系统。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便是真正的创新性方案。
基于这一研究,Horowitz等人开发了一种名为“结构性创新思维(SIT)”的技术创新方法,最终经过多次整合形成较为完善的USIT方法。
为解决OAF((对象-属性-功能))框架提炼出的问题,USIT开发了5种方案生成方法:对象复数化法,对系统中的每个对象进行复数化,将对象的数目转变成除1之外的任意数;属性多维化法,在空间和时间中通过激活或者抑制对象的某些属性而使其特征发生变化;功能配置法,为了改进系统的主要的有用的功能,分解、重新排列现有的已经修改的、引进的新系统中的不同功能;方案组合法,从空间、时间、系统层次等角度,将所获得的多个方案进行组合,从而得到新方案;方案通用化法,用一般日常用语代替解决方案中的特殊技术术语。
与OTSM和USIT相比,TRIZ存在多个分析框架,但无法系统地描述问题全貌,解题工具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相反OTSM和USIT分别具有统一的ENV和OAF问题分析框架,其分析过程始终与具体问题的特征保持密切联系,因而较之TRIZ,其使用效率相对较高。
USIT与TRIZ在操作流程上有形式上的类似性,然而其本质差异显著。USIT在对特殊问题进行抽象化之前,必须经过一个独有的“良好定义的特殊问题”阶段。同时USIT的通用问题仅仅只是OAF框架意义上的通用化,其内容则是根据当前系统的具体特征,应用聪明小矮人的异化方法——微粒方法确定理想系统。因此,所有创造性解决方案都出自USIT解题流程和使用者大脑。
但是USIT应用的局限在于缺乏统一问题分析模型;另一方面,该理论处理问题的视角仅仅着眼于某一类特殊的“最小问题”,无法突破现有“封闭世界”,通过对问题进行巧妙变换,所取得的创造性解决方案,USIT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因此,它仅仅讨论了TRIZ理论所涵盖发明问题解决方法中的一个较小部分。(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项目管理协会副会长 胡新渝)
经典TRIZ认为实现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就是解决技术系统中存在的矛盾。但这一理论存在两个严重的缺陷,一是引入一个新概念或增添一个全新子系统解决矛盾的方案,是否是创新解决方案呢?二是如果某个方案可以在数量上同时改善技术矛盾中两个相互冲突的工程参数,但技术并未发生实际变化,那么这样的方案是否属于创新型解决方案呢?
通过大量试验和实证分析,上述两种情况都不是真正的技术创新,因此,他们给出了创新性方案的充分条件:质变条件,即问题解决方案必须保证使技术矛盾中互相冲突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发生逆转,或者不再存在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彻底消除二者之间的冲突,而不仅仅是同时改善两个参数量值;封闭世界条件,即问题解决方案依托技术系统中现有的子系统资源,或者临近系统资源以及存在于外部环境中的免费超系统资源实现,而不是简单地引入新概念或增添新系统。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便是真正的创新性方案。
基于这一研究,Horowitz等人开发了一种名为“结构性创新思维(SIT)”的技术创新方法,最终经过多次整合形成较为完善的USIT方法。
为解决OAF((对象-属性-功能))框架提炼出的问题,USIT开发了5种方案生成方法:对象复数化法,对系统中的每个对象进行复数化,将对象的数目转变成除1之外的任意数;属性多维化法,在空间和时间中通过激活或者抑制对象的某些属性而使其特征发生变化;功能配置法,为了改进系统的主要的有用的功能,分解、重新排列现有的已经修改的、引进的新系统中的不同功能;方案组合法,从空间、时间、系统层次等角度,将所获得的多个方案进行组合,从而得到新方案;方案通用化法,用一般日常用语代替解决方案中的特殊技术术语。
与OTSM和USIT相比,TRIZ存在多个分析框架,但无法系统地描述问题全貌,解题工具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相反OTSM和USIT分别具有统一的ENV和OAF问题分析框架,其分析过程始终与具体问题的特征保持密切联系,因而较之TRIZ,其使用效率相对较高。
USIT与TRIZ在操作流程上有形式上的类似性,然而其本质差异显著。USIT在对特殊问题进行抽象化之前,必须经过一个独有的“良好定义的特殊问题”阶段。同时USIT的通用问题仅仅只是OAF框架意义上的通用化,其内容则是根据当前系统的具体特征,应用聪明小矮人的异化方法——微粒方法确定理想系统。因此,所有创造性解决方案都出自USIT解题流程和使用者大脑。
但是USIT应用的局限在于缺乏统一问题分析模型;另一方面,该理论处理问题的视角仅仅着眼于某一类特殊的“最小问题”,无法突破现有“封闭世界”,通过对问题进行巧妙变换,所取得的创造性解决方案,USIT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因此,它仅仅讨论了TRIZ理论所涵盖发明问题解决方法中的一个较小部分。(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项目管理协会副会长 胡新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