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商务"平台 北京东城的贴心"向导"
附近所有菜市场各类新鲜菜品的价格,一键掌握;自带的导航让你迅速赶到,并且周围停车情况一览无余;美食季让你大饱口福;各类商家促销活动实时更新。还有保质保真的北京老字号产品:线下体验店品尝,线上网购店下单……
所有这一切,就集合在北京东城区的智慧平台——“悠购东城”上。
“悠购东城”是北京市东城区商务委整合区内特色商街、老字号企业、便民服务点等商业资源后,推出的东城智慧商务平台下面的子应用平台,以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及社区触摸屏等方式,通过O2O的模式在当地生活服务类市场上为民众提供的一站式生活购物综合服务。
那么,来到北京东城区这个建设初见成果的智慧城区,智慧应用平台“悠购东城”在哪些方面给民众带来了什么便利?多维度的智能信息管理又是怎样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的?企业和政府如何同时获得益处?目前运行的情况如何?《经济》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了解了东城区充分利用“智慧商务”平台的情况。
智能的“菜篮子管理”
作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区,东城区近年来一直注重生活服务产品的提升。而“悠购东城”的功能之一便是实时菜价系统:在应用上面居民足不出户便可掌控整个东城的即时菜价。
为实际体验,记者来到了位于东花市大街附近的乐家菜市场。时值下午5点,正是周围小区居民的买菜高峰期。进入到这家标准化菜场,记者询问了摊主茄子、黄瓜和西红柿的价格,分别与“悠购东城”内显示的该菜场同类菜品平均价格一致。据菜场内的管理人员许先生介绍,这些看似寻常的电子秤都具备信息采集功能,挑好的菜过秤后,每一笔价格就会上传到云端,实时更新。一位商户也向记者指出墙顶的信号盒子,可以看到网络已经覆盖整个菜场内部。
“悠购东城”的菜价频道不仅可以让消费者查看每家菜场的价格,还能显示出附近的高低价对比。记者看到有更便宜的西红柿,随后根据软件上面导航来到了一条街之外的东花市北里菜市场,在这个地下的市场内买到了每斤比之前市场便宜6毛钱的西红柿。
据了解,目前这一系统已经覆盖了东城区的14家标准化菜市场、17家直营菜市场、部分崇远万家便民菜店和奥士凯连锁超市,可以提供26种蔬菜的相关信息,以及每种菜品的一周均价波动走势,并且还可以向上联通新发地和农业部的数据库。功能包括了地图导航、食材介绍和菜谱推荐。每日监控数据可达1000万条以上。
记者发现,“悠购东城”的功能不仅于此。区内近300家早点、停车位、餐饮、商场促销、酒店等八大系统的联网和实时查询让民众感受到了切实的便利。东城区商务委主任刘健表示:“作为城市的核心区,主要落脚点就是要为民众着想,使得以上种种举措的益处让百姓享用到放心、便捷、实惠的服务。”
为“悠购东城”提供技术支持的北京大道信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解学初告诉《经济》记者,“悠购东城”接下来还将结合东城区生活服务业摸底调研工作并整合更多区内优质网点;而拥有悠久历史的东单菜市场综合O2O体验店也将正式营业,近一步的O2M手机移动端建设会将成为新方向。
多维度的智慧城区
“悠购东城”这样的智慧平台综合高效地处理了信息交流问题,不仅面向老百姓,同时为政府、商家和企业分别提供所需服务。
刘健向《经济》记者介绍东城智慧商务的建设思路时说:“致力于整合区内诸多商业资源,依托技术公司提供的支持,完善智慧商务平台建设;同时也在积极引导产业升级换代,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他介绍,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包括商场、早点店在内的商家在该系统中可以发布相关促销信息,进行网站、APP和微信等多平台的销售活动。充分利用其智慧商务平台的优势,与京东、淘宝等电商签订促销协议,并且与支付宝等支付平台达成优惠费率的协议。配合平台发起的金秋购物季、“双11”购物周、岁末购物周和年货购物节这些O2O品牌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销售额。尤其是对老字号品牌,通过“悠购东城”,可以加大老字号文化的宣传力度,打破固有桎梏,拓宽多种交易渠道。菜商实时掌握自己和其他商家销售情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准确定位迎接竞争。
而与东城区商务委合作,大道信通提供的技术支持不仅使“悠购东城”前台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同时也在数据监测和收集方便了政府内部政务、各种产品价格和安全质量监管的信息交流。
东城区信息化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杨洁认为:“安全的监管有利于实时监控掌握市场动向;数据的反馈不仅比原来人工统计即时,也更加精确。同时还可做出趋势统计等多位分析。包括经济数据等信息的联网和统一管理有利于简化政务信息处理,提升政府信息管理水平。”
让“悠购东城”真正普及益民
据了解,平台自去年10月试运行已经取得一定效果,在“双11”、“双12”结合电商的促销活动中,有5家企业在“双11”当日的网上销量提升50%,共计19家老字号企业参加活动,其中吴裕泰更是在11号线上销售额突破50万元。
今年2月“悠购东城”正式上线后,截至8月底,已拥有31万独立访客,仅6-8月平台发起的“东城美食季”活动就达到了近140万访问量;已有50万用户通过平台跳转,使用支付宝平台完成交易。
那么,“悠购东城”在日常具体应用的情况如何?民众是否都已经接受并使用了这种智慧平台联网的服务手段?
记者在乐家菜市场门口随机采访进店买菜的年轻居民,询问是否了解手中“悠购东城”的菜价功能,结果大多数在表示不知道这个系统之余,又都很惊讶现在生活的东城区内已经拥有完善的价格联网系统。同时也有几位消费者通过报纸或电视知道“悠购东城”APP的上线,而不是很清楚具体功能。一位居民表示菜价系统让自己买菜的时候更加了解行情了,但是具体不会为了三五毛的差别去跑到另外一个菜场,“买菜嘛,还是找离家近的方便。”
另一方面,信息的采集和汇总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当记者向菜场管理人员许先生出示“辛苦”买来的便宜西红柿时,他认为菜价是一方面,具体蔬菜的品质也可以考虑显示在统计中。“可能比较难。但不得不承认,确实让买菜的人心里有了谱儿,想要什么价格的菜您对号入座就行了。”
比较在意菜价的老年人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类似应用,而玩转APP的年轻人又不那么喜欢去为5毛、1块的菜价去计较。如何解决、落地社区O2O,真正让民众应用平台、享受到这些服务,完成这些“悠购东城”惠民的基本目标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健承认目前确实存在信息和民众普及方面的问题,区商务委也在着力解决如何近一步宣传这些已搭建完成的系统。刘健表示现实中可以突出买菜小票,每笔交易留痕的优势,有质量问题可以随时回溯商户,让百姓感到这个系统给了他们质量上的保证,从而激发使用欲求。
“区商务委也将近一步在社区街道进行宣传,并且运用平台资源进行文商旅的综合推广,结合未来全区广泛覆盖的WiFi信号,不止服务东城区民众,还要让每一位来到东城的游客、商人享受智慧东城的成果。”刘健说道。
链接:“互联网+” 令老字号重获新生?
东城区拥有北京市150家老字号企业,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他们目前生存状态并不乐观。北京市东城区老字号协会的负责人介绍,很多老字号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商业模式,产品难以销售;文化推广和知名度上也差一些。
但是东城区老字号协会和区信息化协会相互合作,让老字号拥有的品牌资源优势与东城区内的信息化资源相结合,使得老字号真正“走出去”,焕发生机。“互联网+”或成为擦亮黯淡招牌的救命工具。
目前,“悠购东城”内的“老字号”频道已经上线东城区52家老字号品牌,其中不乏如便宜坊烤鸭这类明星产品;并且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完成下单、支付及配送的闭环操作,安全可靠。
电商营销,“互联网+”,O2O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新型组合套路能否让这些“昔日的巨人”返老还童?老字号重回顶峰究竟胜算几何?敬请关注《经济》下期的“老字号与‘互联网+’”报道。
所有这一切,就集合在北京东城区的智慧平台——“悠购东城”上。
“悠购东城”是北京市东城区商务委整合区内特色商街、老字号企业、便民服务点等商业资源后,推出的东城智慧商务平台下面的子应用平台,以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及社区触摸屏等方式,通过O2O的模式在当地生活服务类市场上为民众提供的一站式生活购物综合服务。
那么,来到北京东城区这个建设初见成果的智慧城区,智慧应用平台“悠购东城”在哪些方面给民众带来了什么便利?多维度的智能信息管理又是怎样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的?企业和政府如何同时获得益处?目前运行的情况如何?《经济》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了解了东城区充分利用“智慧商务”平台的情况。
智能的“菜篮子管理”
作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区,东城区近年来一直注重生活服务产品的提升。而“悠购东城”的功能之一便是实时菜价系统:在应用上面居民足不出户便可掌控整个东城的即时菜价。
为实际体验,记者来到了位于东花市大街附近的乐家菜市场。时值下午5点,正是周围小区居民的买菜高峰期。进入到这家标准化菜场,记者询问了摊主茄子、黄瓜和西红柿的价格,分别与“悠购东城”内显示的该菜场同类菜品平均价格一致。据菜场内的管理人员许先生介绍,这些看似寻常的电子秤都具备信息采集功能,挑好的菜过秤后,每一笔价格就会上传到云端,实时更新。一位商户也向记者指出墙顶的信号盒子,可以看到网络已经覆盖整个菜场内部。
“悠购东城”的菜价频道不仅可以让消费者查看每家菜场的价格,还能显示出附近的高低价对比。记者看到有更便宜的西红柿,随后根据软件上面导航来到了一条街之外的东花市北里菜市场,在这个地下的市场内买到了每斤比之前市场便宜6毛钱的西红柿。
据了解,目前这一系统已经覆盖了东城区的14家标准化菜市场、17家直营菜市场、部分崇远万家便民菜店和奥士凯连锁超市,可以提供26种蔬菜的相关信息,以及每种菜品的一周均价波动走势,并且还可以向上联通新发地和农业部的数据库。功能包括了地图导航、食材介绍和菜谱推荐。每日监控数据可达1000万条以上。
记者发现,“悠购东城”的功能不仅于此。区内近300家早点、停车位、餐饮、商场促销、酒店等八大系统的联网和实时查询让民众感受到了切实的便利。东城区商务委主任刘健表示:“作为城市的核心区,主要落脚点就是要为民众着想,使得以上种种举措的益处让百姓享用到放心、便捷、实惠的服务。”
为“悠购东城”提供技术支持的北京大道信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解学初告诉《经济》记者,“悠购东城”接下来还将结合东城区生活服务业摸底调研工作并整合更多区内优质网点;而拥有悠久历史的东单菜市场综合O2O体验店也将正式营业,近一步的O2M手机移动端建设会将成为新方向。
多维度的智慧城区
“悠购东城”这样的智慧平台综合高效地处理了信息交流问题,不仅面向老百姓,同时为政府、商家和企业分别提供所需服务。
刘健向《经济》记者介绍东城智慧商务的建设思路时说:“致力于整合区内诸多商业资源,依托技术公司提供的支持,完善智慧商务平台建设;同时也在积极引导产业升级换代,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他介绍,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包括商场、早点店在内的商家在该系统中可以发布相关促销信息,进行网站、APP和微信等多平台的销售活动。充分利用其智慧商务平台的优势,与京东、淘宝等电商签订促销协议,并且与支付宝等支付平台达成优惠费率的协议。配合平台发起的金秋购物季、“双11”购物周、岁末购物周和年货购物节这些O2O品牌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销售额。尤其是对老字号品牌,通过“悠购东城”,可以加大老字号文化的宣传力度,打破固有桎梏,拓宽多种交易渠道。菜商实时掌握自己和其他商家销售情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准确定位迎接竞争。
而与东城区商务委合作,大道信通提供的技术支持不仅使“悠购东城”前台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同时也在数据监测和收集方便了政府内部政务、各种产品价格和安全质量监管的信息交流。
东城区信息化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杨洁认为:“安全的监管有利于实时监控掌握市场动向;数据的反馈不仅比原来人工统计即时,也更加精确。同时还可做出趋势统计等多位分析。包括经济数据等信息的联网和统一管理有利于简化政务信息处理,提升政府信息管理水平。”
让“悠购东城”真正普及益民
据了解,平台自去年10月试运行已经取得一定效果,在“双11”、“双12”结合电商的促销活动中,有5家企业在“双11”当日的网上销量提升50%,共计19家老字号企业参加活动,其中吴裕泰更是在11号线上销售额突破50万元。
今年2月“悠购东城”正式上线后,截至8月底,已拥有31万独立访客,仅6-8月平台发起的“东城美食季”活动就达到了近140万访问量;已有50万用户通过平台跳转,使用支付宝平台完成交易。
那么,“悠购东城”在日常具体应用的情况如何?民众是否都已经接受并使用了这种智慧平台联网的服务手段?
记者在乐家菜市场门口随机采访进店买菜的年轻居民,询问是否了解手中“悠购东城”的菜价功能,结果大多数在表示不知道这个系统之余,又都很惊讶现在生活的东城区内已经拥有完善的价格联网系统。同时也有几位消费者通过报纸或电视知道“悠购东城”APP的上线,而不是很清楚具体功能。一位居民表示菜价系统让自己买菜的时候更加了解行情了,但是具体不会为了三五毛的差别去跑到另外一个菜场,“买菜嘛,还是找离家近的方便。”
另一方面,信息的采集和汇总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当记者向菜场管理人员许先生出示“辛苦”买来的便宜西红柿时,他认为菜价是一方面,具体蔬菜的品质也可以考虑显示在统计中。“可能比较难。但不得不承认,确实让买菜的人心里有了谱儿,想要什么价格的菜您对号入座就行了。”
比较在意菜价的老年人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类似应用,而玩转APP的年轻人又不那么喜欢去为5毛、1块的菜价去计较。如何解决、落地社区O2O,真正让民众应用平台、享受到这些服务,完成这些“悠购东城”惠民的基本目标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健承认目前确实存在信息和民众普及方面的问题,区商务委也在着力解决如何近一步宣传这些已搭建完成的系统。刘健表示现实中可以突出买菜小票,每笔交易留痕的优势,有质量问题可以随时回溯商户,让百姓感到这个系统给了他们质量上的保证,从而激发使用欲求。
“区商务委也将近一步在社区街道进行宣传,并且运用平台资源进行文商旅的综合推广,结合未来全区广泛覆盖的WiFi信号,不止服务东城区民众,还要让每一位来到东城的游客、商人享受智慧东城的成果。”刘健说道。
链接:“互联网+” 令老字号重获新生?
东城区拥有北京市150家老字号企业,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他们目前生存状态并不乐观。北京市东城区老字号协会的负责人介绍,很多老字号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商业模式,产品难以销售;文化推广和知名度上也差一些。
但是东城区老字号协会和区信息化协会相互合作,让老字号拥有的品牌资源优势与东城区内的信息化资源相结合,使得老字号真正“走出去”,焕发生机。“互联网+”或成为擦亮黯淡招牌的救命工具。
目前,“悠购东城”内的“老字号”频道已经上线东城区52家老字号品牌,其中不乏如便宜坊烤鸭这类明星产品;并且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完成下单、支付及配送的闭环操作,安全可靠。
电商营销,“互联网+”,O2O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新型组合套路能否让这些“昔日的巨人”返老还童?老字号重回顶峰究竟胜算几何?敬请关注《经济》下期的“老字号与‘互联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