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业的百亿基金梦 谁会夺下抢“资”战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决定建立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这是对创业创新的重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虽说不是新问题,现实中也在不断地设法加以解决,但多数中小企业早期发展只能靠自有资金支撑,有专家对记者表示,“只有大约10%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融资支持。”
政策扶持“新套路”
尽管国家多次出台鼓励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倾斜性政策,但中小企业天然的低信用等级与银行控制坏账的需求之间,有着难以调解的矛盾。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始终难以畅通。
然而大量的政府补助,却流向了大型企业和地方国企。业内人士称,今年上半年共有2556家上市公司享受过不同程度的政府补贴,合计金额达588.91亿元。2014年全年,沪深两市有2473家企业获得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合计金额达894.21亿元。“享受政府补助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水泥等传统行业。资本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它的基础功能在于资源配置。”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和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大量的政府补助却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领域。
对此,工信部原中小企业司副司长、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副主任王建翔对《经济》记者表示,“国家通过财政拨款设立专项资金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般通过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以发文件的形式申报项目,这种方式相对行政化,使得了解这项专项资金的中小企业非常少,申报后又通过层层审批,并在机关公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专家来评审并共同研究以确定项目,其中存在的弊病就是对中小企业本质了解不足”。这也就意味着,政府主导性过强,导致市场活力不够。
但此次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操作模式不同以往,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我国预算科目中一直设有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是政府从预算中专门安排的资金用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国务院提出设立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创新,中央财政仅出资四分之一,剩下的由企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体现了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携手合作,这也是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的一种探索。”
这体现了中央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方面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及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等原则,确保社会资本参与者能受益,另一方面让更多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获得定向支持。
从上述意义来说,今后支持企业发展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先给各部门分钱,再让各地方“跑部”了。王建翔解释称:“相对于我国7000多万中小企业来说,百亿级别的基金体量非常小,但其中涉及中小企业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实验,包括管理的改进、信息化的提升、融资补贴,鼓励企业进出口等,所以市场化运作尤为重要”。
创新资金使用方式
此次会议首次明确“政府和市场携手增强创业创新动力”,提出该基金的募资、设立、管理、收益分配、到期退出等均按市场化原则操作,并通过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国家出资收益适当让利等措施,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
从2014年起,中国扶持鼓励天使投资发展的政策频出。因此在我国当前超过5000万家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现状下,地方政府也意识到了引导民间资金“化身”天使投资,协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性。
民间资金如何在引导之下参与到其中?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副教授吴宝对《经济》记者表示,“例如杭州就有政府引导专门用于企业转贷的资金,政府资金和民间资金按1:3配套,政府只收取相当于银行存息的微利回报,其余的获利部分全部归给民间资本,这样由政府引导、但又市场化的运作,既发挥了政府资金的活力,又对资金进行一定的束缚,避免过于利益化”。基金运作要体现不与民争利的原则,适当时候,基金就要按照市场原则退出。
找到资金健康出口才是当下宏观调控的关键。“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面临更多风险,十个项目的注资投入往往最后成功的只有两个。”面对这样一种状态,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对《经济》记者表示,这就需要多注意基数和面的扩大,不能像过去一样选择重点支持,“要发挥吸引子资金的功能,避免过去的火炬工程重点扶持模式,政府的种子资金一定要和社会上目前已经成型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私募基金等专业化的团队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创新,渗透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的薄弱环节”。
孙立坚解释说,对项目基金的使用要“胡椒面式”。“以前失败的教训就是用150亿元去投资10个150万元的项目,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应该投给150万个1万元的项目。不仅如此,天使投资看中的项目,政府作为理事,资金要一起跟进。创新工程的特点是失败的概率大,小项目的成功回报也是巨大的,可以牵动其他行业的税收效应、就业效应。作为种子资金,一定要做到技术强、面额小,起到映射和示范效应,而不单是项目融资问题。”
在投资时可以跟着天使投资人,是因为天使投资人长期在投资行业中,知道哪些项目具有成长性。政府和天使投资形成共识,采取的是共同把握项目投资标地。如果一味地政府审核,那又变成了传统投资模式。孙立坚表示,现阶段的关键就是要由天使投资、专业研究机构、政府一起组成的团队进行评审。
基金运作必须采取市场化方式,之后会不会带来其他的问题?吴宝解释称,这就需要从利益分配制度上调节。“国家资金一旦进入,准许进入的资质、利益分配机制就要确定,运营流程也要统一,每笔资金的走向跟实际绩效都应该纳入第三方的评价机制里面。对于运营专业机构的内部管理,也应该纳入到绩效评估的范畴”。
投入中小企业发展的基金不见得都能成功,但至少应该有能够经过市场检验的成功率。国家基金规模有限,需要更多地发挥市场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最大效力。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仅不容易扭曲市场,而且还能让市场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
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着很难度过的寒冰期,对中小企业的制度倾斜,实属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整合了社会参与到中小企业的资金,造血功能大于供血。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对《经济》记者表示,“今年1-5月份我国的GDP、PPI、CPI综合性指标表现并不太好,在经济大环境不太乐观、市场竞争剧烈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市场竞争力都有一定压力。”
在这个时点,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瓶颈,缓解中小企业压力的举措出台,进一步增强并激活了中小企业的活力,振兴了国内的经济。
IPO暂缓、宏观经济低迷、并购重组降温,PE、VC行业近期遭遇低潮。而国务院宣布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无疑为目前低迷的创投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实际上,中国已存在不少由地方政府设立的扶持基金,不断有省市宣布开设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例如,四川省将设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预计总规模10亿元;天津市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5亿元;山西省财政每年将安排3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向小微企业“输血”;重庆市将设立3亿元规模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大连市政府出资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共同发起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50亿元。
政府以点带面,给地方及企业引导出方向,王建翔表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2003年就已经被提出过,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见到曙光,虽然中央财政出资150亿元,但吸引地方资金规模完全可以突破600亿元,如果每个地区出资20亿-30亿元,那就是2000亿-3000亿元的规模,甚至还可以吸引大型企业、国外资金,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做得更大”。
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透露,基金将创新机制,通过多次放大,最终达到8-10倍以上的效应,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形成1200亿-1500亿元专注于中小企业的投资基金,切实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从而促进破解中小企业投融资瓶颈。
相对于如此庞大的中小微企业规模,资金数量无论如何也不能立刻填补全部需求,但是这也让中小企业看到了国家战略导向的信号,为其提供了预期目标。吴宝对此表示,我国一直缺少一个全国性专门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机构。“这次成立发展基金,从架构上弥补了这一块,虽然我们的资金规模只有百亿元,杯水车薪,但是这些基金的运作方式不会像传统基金,如果能够实现市场的混合制运营,那么我相信这600亿元只是刚刚开始,后续运营得好,也不排除资金池会继续放大。”
600亿元的示范作用还体现在对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示范效应,这一基金更多的是模式上的创新和探索,一旦能够探索下去,就可以解决困扰多时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辟出新的融资渠道。
千万企业对垒 后续红利可待
此次基金的设立,特别强调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小、成长期短的企业也足有千万家,什么行业的企业资金需求性更强烈?百亿元市场补贴针对千万家企业略显不足,后续会否有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倾向中小微企业?
谁会夺下抢“资”战
7000万家中小企业,基金扶持谁,市场还未给出明确的信号。如何界定企业的规模是否在列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但是我国《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有对中小企业的明确界定,吴宝对此表示,我国法律对中小企业的界定较为宽泛,“按照这个界定,我国企业有90%都是中小微型企业,基金的运作应该定位在小微企业上,特别是初创企业中有科技含量、有产品竞争力的企业以及新兴业态的小微企业,这类企业对于我国未来的转型升级更有重要意义。”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新兴的产业确实带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王建翔认为,要鼓励中小企业有一定的差异化产品,“专精特新”,“但 ‘专精特新’的初创类企业,最困难的就是缺少资金,虽然我国对初创企业已经有一些税收减免政策,但资金诉求上也应该得到一定的满足。对于传统型的中小企业,需要有一定的扶持,除了创造利税以外,传统型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就业,例如服务业。”
孙立坚表示,国务院决定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这个基金强调的不仅仅是600亿元的资金规模,这些资金在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得到更好的利用,才是问题的关键。他认为,资金主要是注入企业生产发展的种子期,更为关键的是能够分担企业高风险。同时,有了这样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社会资金才会蓬勃地发展跟进。
小微创新型的企业,在种子期成长起步阶段,就算支持某一个项目,也很难将这一项目的全行业扶持起来。“过去,政府认为有成长性的行业,比如说光伏产业,使得市场过度地增加光伏产业项目,最后导致产能过剩,所以项目的扶持还在于天使投资人对其的判断,不要先确定行业再去支持”。孙立坚说,在项目早期,天使投资者也并不完全确定项目未来是否出彩,投资的关键还在于投项目的职业经理人,也就是投资人才。
目前来看,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互联网给更多的创业者提供了条件和平台。陈湛匀表示,互联网企业也是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投资扶持的一个不错选择,其次倡导“金融+实业”,“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制造业也急需基金投入,包括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消费型、生产型的服务业也是市场需求的方向,其未来前景很广,也应该得到一些资金支持”。
后续政策紧随其后
开辟发展基金先河后,既然采取市场化运作,监督机制和公开实现透明化运作,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王建翔认为,应该成立一个新的市场化运作机构,“市场化的监督应该从出资的角度,由国家财政资金引导,地方资金配套,还要有大企业介入。不仅像从前一样靠专家评估、公务员来监管。”在市场化机制下,监管也需大众化、社会化,由企业参与其中。王建翔还表示,信息要公开透明,“今年哪个省扶持了哪些中小企业,都要有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来公开相应信息。不公开就没有监督可言,没监督就不是市场化。”
在运营机构的绩效评估上,也需要引入第三方的评价机制,从设立基金开始,就要对运营的风险加以控制,包括内控机制和外部风险监督机制。
“监管一定要体现专业化。”孙立坚强调,最好是利益的非相关第三方去监督,一段时间后看哪些项目在扶持后找到了市场路径,开始孵化,这样的项目应该追加投资,重点投资,这就要求在首轮投资中看项目未来的成长性。“我国政府投资的很多失败例子,都是因为前期投资的项目过度包装。有很多企业就像苹果公司一样,项目初期时没产生赚钱效应但后期达到爆发期,所以设立跟踪机制并不仅仅去跟踪财务报表,跟踪的更是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比如说知识产权。”
有专家建议,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应该有一整套市场化运作规则。基金的使用应体现职业管理特点,要由熟悉市场运作的专业化管理人才进行操作,切忌按照行政方式进行运作。应该在制度约束的条件下有足以激励管理潜能的薪酬回报,否则,基金运作的基础就会缺失。
政策扶持“新套路”
尽管国家多次出台鼓励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倾斜性政策,但中小企业天然的低信用等级与银行控制坏账的需求之间,有着难以调解的矛盾。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始终难以畅通。
然而大量的政府补助,却流向了大型企业和地方国企。业内人士称,今年上半年共有2556家上市公司享受过不同程度的政府补贴,合计金额达588.91亿元。2014年全年,沪深两市有2473家企业获得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合计金额达894.21亿元。“享受政府补助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水泥等传统行业。资本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它的基础功能在于资源配置。”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和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大量的政府补助却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领域。
对此,工信部原中小企业司副司长、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副主任王建翔对《经济》记者表示,“国家通过财政拨款设立专项资金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般通过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以发文件的形式申报项目,这种方式相对行政化,使得了解这项专项资金的中小企业非常少,申报后又通过层层审批,并在机关公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专家来评审并共同研究以确定项目,其中存在的弊病就是对中小企业本质了解不足”。这也就意味着,政府主导性过强,导致市场活力不够。
但此次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操作模式不同以往,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我国预算科目中一直设有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是政府从预算中专门安排的资金用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国务院提出设立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创新,中央财政仅出资四分之一,剩下的由企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体现了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携手合作,这也是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的一种探索。”
这体现了中央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方面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及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等原则,确保社会资本参与者能受益,另一方面让更多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获得定向支持。
从上述意义来说,今后支持企业发展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先给各部门分钱,再让各地方“跑部”了。王建翔解释称:“相对于我国7000多万中小企业来说,百亿级别的基金体量非常小,但其中涉及中小企业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实验,包括管理的改进、信息化的提升、融资补贴,鼓励企业进出口等,所以市场化运作尤为重要”。
创新资金使用方式
此次会议首次明确“政府和市场携手增强创业创新动力”,提出该基金的募资、设立、管理、收益分配、到期退出等均按市场化原则操作,并通过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国家出资收益适当让利等措施,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
从2014年起,中国扶持鼓励天使投资发展的政策频出。因此在我国当前超过5000万家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现状下,地方政府也意识到了引导民间资金“化身”天使投资,协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性。
民间资金如何在引导之下参与到其中?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副教授吴宝对《经济》记者表示,“例如杭州就有政府引导专门用于企业转贷的资金,政府资金和民间资金按1:3配套,政府只收取相当于银行存息的微利回报,其余的获利部分全部归给民间资本,这样由政府引导、但又市场化的运作,既发挥了政府资金的活力,又对资金进行一定的束缚,避免过于利益化”。基金运作要体现不与民争利的原则,适当时候,基金就要按照市场原则退出。
找到资金健康出口才是当下宏观调控的关键。“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面临更多风险,十个项目的注资投入往往最后成功的只有两个。”面对这样一种状态,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对《经济》记者表示,这就需要多注意基数和面的扩大,不能像过去一样选择重点支持,“要发挥吸引子资金的功能,避免过去的火炬工程重点扶持模式,政府的种子资金一定要和社会上目前已经成型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私募基金等专业化的团队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创新,渗透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的薄弱环节”。
孙立坚解释说,对项目基金的使用要“胡椒面式”。“以前失败的教训就是用150亿元去投资10个150万元的项目,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应该投给150万个1万元的项目。不仅如此,天使投资看中的项目,政府作为理事,资金要一起跟进。创新工程的特点是失败的概率大,小项目的成功回报也是巨大的,可以牵动其他行业的税收效应、就业效应。作为种子资金,一定要做到技术强、面额小,起到映射和示范效应,而不单是项目融资问题。”
在投资时可以跟着天使投资人,是因为天使投资人长期在投资行业中,知道哪些项目具有成长性。政府和天使投资形成共识,采取的是共同把握项目投资标地。如果一味地政府审核,那又变成了传统投资模式。孙立坚表示,现阶段的关键就是要由天使投资、专业研究机构、政府一起组成的团队进行评审。
基金运作必须采取市场化方式,之后会不会带来其他的问题?吴宝解释称,这就需要从利益分配制度上调节。“国家资金一旦进入,准许进入的资质、利益分配机制就要确定,运营流程也要统一,每笔资金的走向跟实际绩效都应该纳入第三方的评价机制里面。对于运营专业机构的内部管理,也应该纳入到绩效评估的范畴”。
投入中小企业发展的基金不见得都能成功,但至少应该有能够经过市场检验的成功率。国家基金规模有限,需要更多地发挥市场资金的引导作用,发挥最大效力。因此,在正常情况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仅不容易扭曲市场,而且还能让市场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
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着很难度过的寒冰期,对中小企业的制度倾斜,实属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整合了社会参与到中小企业的资金,造血功能大于供血。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对《经济》记者表示,“今年1-5月份我国的GDP、PPI、CPI综合性指标表现并不太好,在经济大环境不太乐观、市场竞争剧烈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市场竞争力都有一定压力。”
在这个时点,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瓶颈,缓解中小企业压力的举措出台,进一步增强并激活了中小企业的活力,振兴了国内的经济。
IPO暂缓、宏观经济低迷、并购重组降温,PE、VC行业近期遭遇低潮。而国务院宣布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无疑为目前低迷的创投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实际上,中国已存在不少由地方政府设立的扶持基金,不断有省市宣布开设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例如,四川省将设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预计总规模10亿元;天津市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5亿元;山西省财政每年将安排3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向小微企业“输血”;重庆市将设立3亿元规模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大连市政府出资与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共同发起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50亿元。
政府以点带面,给地方及企业引导出方向,王建翔表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2003年就已经被提出过,经过12年的努力终于见到曙光,虽然中央财政出资150亿元,但吸引地方资金规模完全可以突破600亿元,如果每个地区出资20亿-30亿元,那就是2000亿-3000亿元的规模,甚至还可以吸引大型企业、国外资金,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做得更大”。
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透露,基金将创新机制,通过多次放大,最终达到8-10倍以上的效应,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形成1200亿-1500亿元专注于中小企业的投资基金,切实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从而促进破解中小企业投融资瓶颈。
相对于如此庞大的中小微企业规模,资金数量无论如何也不能立刻填补全部需求,但是这也让中小企业看到了国家战略导向的信号,为其提供了预期目标。吴宝对此表示,我国一直缺少一个全国性专门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机构。“这次成立发展基金,从架构上弥补了这一块,虽然我们的资金规模只有百亿元,杯水车薪,但是这些基金的运作方式不会像传统基金,如果能够实现市场的混合制运营,那么我相信这600亿元只是刚刚开始,后续运营得好,也不排除资金池会继续放大。”
600亿元的示范作用还体现在对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示范效应,这一基金更多的是模式上的创新和探索,一旦能够探索下去,就可以解决困扰多时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辟出新的融资渠道。
千万企业对垒 后续红利可待
此次基金的设立,特别强调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小、成长期短的企业也足有千万家,什么行业的企业资金需求性更强烈?百亿元市场补贴针对千万家企业略显不足,后续会否有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倾向中小微企业?
谁会夺下抢“资”战
7000万家中小企业,基金扶持谁,市场还未给出明确的信号。如何界定企业的规模是否在列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但是我国《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有对中小企业的明确界定,吴宝对此表示,我国法律对中小企业的界定较为宽泛,“按照这个界定,我国企业有90%都是中小微型企业,基金的运作应该定位在小微企业上,特别是初创企业中有科技含量、有产品竞争力的企业以及新兴业态的小微企业,这类企业对于我国未来的转型升级更有重要意义。”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新兴的产业确实带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王建翔认为,要鼓励中小企业有一定的差异化产品,“专精特新”,“但 ‘专精特新’的初创类企业,最困难的就是缺少资金,虽然我国对初创企业已经有一些税收减免政策,但资金诉求上也应该得到一定的满足。对于传统型的中小企业,需要有一定的扶持,除了创造利税以外,传统型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就业,例如服务业。”
孙立坚表示,国务院决定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这个基金强调的不仅仅是600亿元的资金规模,这些资金在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得到更好的利用,才是问题的关键。他认为,资金主要是注入企业生产发展的种子期,更为关键的是能够分担企业高风险。同时,有了这样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社会资金才会蓬勃地发展跟进。
小微创新型的企业,在种子期成长起步阶段,就算支持某一个项目,也很难将这一项目的全行业扶持起来。“过去,政府认为有成长性的行业,比如说光伏产业,使得市场过度地增加光伏产业项目,最后导致产能过剩,所以项目的扶持还在于天使投资人对其的判断,不要先确定行业再去支持”。孙立坚说,在项目早期,天使投资者也并不完全确定项目未来是否出彩,投资的关键还在于投项目的职业经理人,也就是投资人才。
目前来看,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互联网给更多的创业者提供了条件和平台。陈湛匀表示,互联网企业也是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投资扶持的一个不错选择,其次倡导“金融+实业”,“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制造业也急需基金投入,包括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消费型、生产型的服务业也是市场需求的方向,其未来前景很广,也应该得到一些资金支持”。
后续政策紧随其后
开辟发展基金先河后,既然采取市场化运作,监督机制和公开实现透明化运作,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王建翔认为,应该成立一个新的市场化运作机构,“市场化的监督应该从出资的角度,由国家财政资金引导,地方资金配套,还要有大企业介入。不仅像从前一样靠专家评估、公务员来监管。”在市场化机制下,监管也需大众化、社会化,由企业参与其中。王建翔还表示,信息要公开透明,“今年哪个省扶持了哪些中小企业,都要有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来公开相应信息。不公开就没有监督可言,没监督就不是市场化。”
在运营机构的绩效评估上,也需要引入第三方的评价机制,从设立基金开始,就要对运营的风险加以控制,包括内控机制和外部风险监督机制。
“监管一定要体现专业化。”孙立坚强调,最好是利益的非相关第三方去监督,一段时间后看哪些项目在扶持后找到了市场路径,开始孵化,这样的项目应该追加投资,重点投资,这就要求在首轮投资中看项目未来的成长性。“我国政府投资的很多失败例子,都是因为前期投资的项目过度包装。有很多企业就像苹果公司一样,项目初期时没产生赚钱效应但后期达到爆发期,所以设立跟踪机制并不仅仅去跟踪财务报表,跟踪的更是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比如说知识产权。”
有专家建议,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应该有一整套市场化运作规则。基金的使用应体现职业管理特点,要由熟悉市场运作的专业化管理人才进行操作,切忌按照行政方式进行运作。应该在制度约束的条件下有足以激励管理潜能的薪酬回报,否则,基金运作的基础就会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