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2013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正式实施,为贯彻落实该法,4月,国家旅游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2014年版《团队境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新型的旅游合同示范文本作为对旅游法的补充和修订,成为规范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规范文化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传统行业正在逐一被颠覆:打车不需要在路边等待,看病不需要去医院排队挂号,购物不需要去商场挑选……那么旅游,将如何在新政策的规范下打造它的互联网之道?
 
新动力:文化旅游重塑旅游业
 
    何为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素称“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凭借众多著名音乐家的遗迹成为欧洲著名的文化旅游中心。布拉格、威尼斯、巴黎卢浮宫、敦煌莫高窟等也分别以音乐会、电影节或艺术节而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
 
    从西双版纳的文化旅游项目可以略窥一二。5月26日,2015年西双版纳文化旅游高峰论坛在云南昆明举办。这个主题乐园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西双版纳的地方特色,并将雨林原生态环境与国际顶尖高科技游乐项目完美结合。而傣秀作为继“汉秀”之后推出的又一世界顶级舞台秀,以旅游演出的形式展示了西双版纳的原生态文化。
 
    “将文化旅游的理念引入著名景区,这一举动不仅能高度融合当地原生态文化,同时也能带动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中国休闲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贾云峰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西双版纳的文化旅游项目为未来新格局的旅游发展给出了极具前瞻性的启示。
 
    此外,文化旅游可以助推打造旅游品牌。“叫响当地旅游品牌,这是我对今后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建议。如果地方旅游没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广告语以及产业未来突破性的发展方向,那旅游只能停留在观赏层面。不进行有效的策划和营销推进,对旅游资源也是一种浪费。”贾云峰如是说。
 
新趋势:传统旅行社跨界互联网
 
    在O2O概念越来越受到市场重视之际,传统旅游行业也正在加快调整寻求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随着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旅”)与悠哉旅游网的“牵手”成功,双方将对自身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深度共享。作为首家与在线旅游深度合作的传统旅行社,国旅此举也为业界O2O发展带来了一个新思路。
 
    此前旅游企业发展O2O模式,通常是企业自身做线上也做线下,但并无显著成绩。在线旅游企业虽然也会打造线下门店,但是由于进入门槛较高,应该很难成气候。因此,国旅与悠哉旅游网的战略合作,意味着双方都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互联网领域,寡头垄断是常态,一旦格局确立,除了几家巨头企业,其他企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依靠国旅的1000多家门店,悠哉网今后将获得更多的有利资源与在线旅游巨头博弈。
 
    无独有偶,去年八月份,携程也对华远国旅进行了5亿元的注资,成为了华远国旅的最大股东。
 
    “对华远国旅的战略投资,是携程在加强其出入境旅游服务能力方面的一次大手笔,华远国际在出境旅游方面的‘一站式’服务能力,是写成最终决定牵手的主要原因。”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志芳向记者解释道。
 
    目前,在线旅游和传统旅游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无论是国旅与悠哉网的合作,还是携程对华远国旅的投资,都说明了传统旅游企业与在线旅游企业不断融合的趋势,这也是未来旅游企业的一个必然之路。“这种合作的基础就是,传统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是旅游市场的刚性需求,而在线旅游企业打理平台时的技术、运营和推广水平都是传统旅行社难以达到的,若二者合作将发挥协同作用,在为旅游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均可获得更多利润。”刘志芳说,今后或将出现传统旅游企业与在线旅游企业的合作浪潮,而且以大型传统旅游企业与在业内排名中上游的在线旅游企业为主。
 
新问题:国内旅游业面临挑战
 
    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家都在以短期的利润换取更大的规模和份额,“抢跑”到一个有利的位置,以争取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多家旅游企业在景区门票、酒店预订上砸钱抢市场,导致营销和管理的费用节节升高,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根据《中国文化企业报告》中数据显示,“去哪儿”第2季度总营收4亿元,同比增长127.3%,但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4.22亿元。途牛和携程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营收下滑。
 
    全国旅游演出市场也存在入不敷出的问题。三亚《海棠秀》在上座率屡屡下滑的压力下于去年年中正式关停。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文化元素的生硬拼接。传统的中国文化却经由国际大师编排,造成了“中不中,洋不洋”的尴尬局面。此外,演出票的分销渠道主要还是依赖传统旅行社,这就直接导致了产品化的不足,也无法与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这样一个“不接地气”的演出产品也就没法被设计成一个相对标准的旅游产品,自然也就无法采用全渠道推广的方式。
 
    此外,国内的主题公园也面临着“外侵内损”的局面。
 
    近年来,不少国际旅游业都看好主题公园的投资前景,中国更成为了主题公园的高速增长区,需求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根据国际游乐园及景点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主题公园的接待量将达到3.2亿人次。而仅在去年,中国就有14个主题公园开幕,预计到2020年,将有59个主题公园将建成运营,总投资额高达238亿美元。
 
    可以看出,一边是新主题公园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另一边,则是不少老牌本土主题乐园陷入发展瓶颈期。中国游乐园及景点协会高级工程师张耀光告诉记者,国内虽然有超过2500家主题公园,但是有近70%处于亏损状态,不少主题公园因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等原因而关门大吉。面对即将加入市场竞争的强劲对手,本土主题公园下一步需要考虑的则是“守住阵地,赢得市场”。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成为一种必需品,市场规模也在迅速增值。如何去分享文化旅游这块大蛋糕,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