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伟的书法梦

  杨家伟,1983年生于河南新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沙孟海书学院特聘研究员。现供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曾编辑出版《绍兴米帖卷九》(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参与编辑《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集》、《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集》、《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作品集》等。
 
    论文曾发表于《中国书法》、《书法》、《书谱》、《美术报》等专业报刊杂志。
 
    1983年的杨家伟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他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五岁时在祖父的启蒙和指导下学习书法。渐渐地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初中时,他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泡在新华书店里翻看各种法帖。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他在考大学时并未考上自己理想的专业,而是选择了攻读机械自动化专业。但在校期间,他并未放弃自己钟爱的书法艺术,一有时间就看书临帖,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书画社,任书法部部长,和其他同学一起组织书法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在即将毕业之际,他选择了报考书法专业研究生。尽管所有的参考书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并荣获一等奖学金。他师从王元军教授。3年的专业训练,使他在书法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杨家伟于2008年来到中国书协展览部,作为他的老领导,笔者对他的工作十分认可。他为人谦虚谨慎,活泼机灵,又在部里年纪最小,所以我习惯叫他“小鬼”。杨家伟曾编辑出版《绍兴米帖卷九》(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参与编辑《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集》、《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作品集》、《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作品集》等。他还先后在专业报刊上发表了《汉代石刻文化研究》(发表于2008年3月1日《美术报》)、《米芾与〈守道文贤帖〉考(发表于2009年第4期《书谱》)、《薛绍彭书法收藏考》(发表于2010年第1期《中国书法》)、《“弘文之印”新考》(发表于2010年第6期《书法》)等论文。曾参与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展览的评审工作,并编辑出版作品集。
 
    到展览部工作以来,杨家伟一改幼年时内敛寡言的秉性,变得活泼热情,机智灵活,所以他喜爱灵变抒情的行草书也是必然的选择。家伟的基本功扎实,颇有悟性。他勤于临池,广涉诸家,博采众长。对于二王、孙过庭、米芾、董其昌等历史上的经典名家法帖,无不心摹手追。当然,在展览部工作就意味着要放弃很多东西,例如向全国展览投稿的机会。我们制定的评选规定里工作人员是不允许投稿的,但以杨家伟的实力想要入展也并非没有可能。所以说,展览部的小伙子们是为此做出了牺牲的。尽管失去了证明自己的诸多机会,杨家伟仍然执着于自己当初的梦想,此外,他“体会到临帖的重要,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所以在临摹经典方面下了苦功,所临各帖均能取其风貌,精妙入微,尤其《丧乱》帖的临写几近原作,颇见功力。可见其临池不辍、持之以恒的决心。他的书风静雅恬淡,不激不厉,稳健厚重,在线条的表现上尤为出色,饱满丰盈的线条伸展有度,收放自如。他对于整篇手札式篇章的把握也十分得体,通篇位置适中,顾盼有致,尤其吸收了不少宋人书风中意态十足、典雅充沛的味道,这不仅是他行草追求中突出的表现,也反映了他不俗的才情和志向。
 
    不难看出的是,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临池不辍的毅力去追寻自己心中梦想的家伟,圆梦的一天也不太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