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 >> 经济关注 >> 浏览文章

县域绿色信贷发展难点突破 以江西省全南县为例

2023-02-03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谢敬   加入收藏

全南是江西省绿色GEP核算试点县。尽管当前绿色信贷需求旺盛,但却呈现出“规模小、结构不平衡”等特点,面临“信贷风险高、政策配套欠完善”等难点,进一步促进县域绿色信贷发展,需要加强信贷风险防控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绿色信贷需求旺盛、供给不足


从需求端看,绿色发展政策全面实施,绿色信贷需求旺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加码,带动信贷需求。该县先后获得了“江西省生态县”“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县”“江西省森林城市”等荣誉,拥有5处国家级森林乡村、3处省级森林乡村、1个省级森林公园,全县林地总面积达19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39%。该县先后建设了梅子山森林公园、若湖公园等生态公园。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大量的信贷需求。绿色产业开发迅速,刺激信贷需求。一是康养旅游发展火热。该县实施全域旅游“珍珠链”战略,积极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康养目的地,建成了4个核心景区、10个乡村旅游点,旅游康养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催生了“农家乐”“民宿”等新兴主体,信贷需求多数在5万元—50万元;二是绿色农业长足发展。该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直供地,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苗木、水果、高山蔬菜、中药材、油茶等绿色生态产业,建立了多个绿色蔬菜标准园,高山蔬菜面积突破10万亩,带动65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生态农业发展催生了大量的绿色信贷需求。探索开发林下经济,亟待金融支持。该县大力培育高山灵芝、草珊瑚等林下经济品牌,2021年,全县完成草珊瑚、灵芝、铁皮石斛等林下药材种植3650余亩。林下经济的提档升级催生了大量绿色信贷需求。

从供给端看,金融创新滞后,绿色信贷供给能力偏弱。绿色信贷规模偏小。从总量上看,截至2022年3月末,该县绿色信贷余额78422.35万元,仅占各项贷款的6.83%。绿色信贷投向单一。从贷款投向看,单一性特征明显,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生态修复、生态农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绿色信贷产品创新不足。国有银行产品创新权限不足,地方银行创新能力不大,导致目前绿色信贷产品多为抵押贷款产品,与传统的金融产品并无二样,类型比较单一,品种不够丰富,银行间绿色信贷产品同质化严重。


县域绿色信贷发展难点


一是绿色产业转型发展缓慢。发展绿产与发展工矿业存在矛盾。目前该县把“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矿业兴县”作为发展战略,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型绿色产业发展缓慢,尤其作为支柱产业的矿业绿色转型缓慢,导致建设生态县与矿业粗放型发展存在矛盾。绿色市场主体规模小。该县绿色产业起步较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总体表现为开发规模小、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不强,产业链延伸相对落后,主要局限于原料的种植,缺乏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链的延伸。

二是绿色产业信贷风险高。绿色产业开发周期长,增加了信贷风险。绿色产业项目开发周期较长,面临政策风险、项目风险、气候风险等诸多风险。项目风险主要表现为工程建设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项目建设周期太长,一旦工程建设成本大幅上升,导致实际投资超出预算,如果没有后续资金弥补投资缺口,项目很难按期建成投产。即便强行投产,也会因为缺少资金制约企业的生产经营。贷款资金实际用途监管难,导致贷款风险大。以林权贷款为例,由于林业投资时间长,分批次投入,经营者将手中的剩余信贷资金挪作他用。

三是相关政策配套有待完善。缺乏有效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目前,该县尚未建立明确的绿色产业财政支持政策,相应的保险制度、担保制度不健全。外部风险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绿色信贷风险难以得到有效分摊,大量绿色信贷得不到贴息和风险补偿,银行被迫承担着发展绿色金融的社会责任。绿色信贷不良贷款容忍度偏低。多数银行尚未针对绿色信贷制定差别化的不良贷款容忍度,绿色信贷同普通贷款纳入存贷比考核。加之金融监管部门尚未给予绿色信贷更高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和更宽松的呆账坏账核销政策,资产质量评级中也尚未单列绿色信贷不良率考核指标,造成绿色信贷容忍度低。


促进县域绿色信贷发展的建议


一是夯实绿色产业发展基础。按市场化原则发展绿色产业。坚持公益性项目由政府投资、收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对园林绿化、环境治理等公益性项目,主要以财政投资为主;对林下经济等收益性项目,则实行市场化投资。有针对性培育绿产企业。一是立足生态禀赋,对传统绿产企业加大支持。给予绿产企业更大政策支持,减免更多费用,创新“绿色产业信贷通”,给予贷款担保和贴息。二是提升生态产品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不断提升绿色产品和产业链价值。

二是加强绿色信贷风险控制,促进产品价值实现。选择性支持,实施差异化的绿色信贷政策。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差异化绿色信贷政策,选择性给予信贷支持,重点支持收益性绿色项目。加强资金监管,建立绿色产业风险监测预警制度。银行要加强与政府、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建立绿色产业风险监测预警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动向,掌握企业风险变化趋势,把握行业动态和政府政策趋势,严密监控绿色信贷的使用情况。基于GEP核算结果创新开发信贷产品。以GEP核算量化确定的生态价值为重要信贷参考依据,对GEP价值较高的生态项目降低贷款利率,积极创新生态贷款、“两山贷”、“河权贷”、绿色再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

三是提高绿色产业发展的金融保障水平。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由政府、银行和保险按比例分担风险,设立专项风险补偿金,建立绿色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形成以国家信用为保证、以政府背景为依托的风险补偿机制,以缓释绿色信贷风险。提升不良贷款容忍度。一是金融监管部门单列绿色产业贷款不良率考核指标。对绿色信贷监管指标给予一定宽限期,鼓励银行简化对绿色不良贷款的内部认定手续,加大自主核销力度。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区分绿色信贷与普通贷款的不良率。适当提升绿色信贷的容忍度,建立容错机制,落实免责政策,对履职尽责到位的免予或从轻问责。

中国人民银行全南县支行 谢敬



0
上一篇: 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碳汇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