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 >> 经济新闻 >> 浏览文章

释放重大项目驱动力

2023-02-15 来源:经济日报   加入收藏

锻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熊丽

新年伊始,各地重大项目建设掀起开复工热潮,奋战一季度开门红。多地明确要求树立“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拿出“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2022年,我国聚焦重点领域和“十四五”重大工程,扎实推动投资政策落实,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投资的关键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下滑的情况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57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支撑作用显著,发挥了拉动经济增长和优化供给结构的双重效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至30%,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仍有许多薄弱环节,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意愿不断增强,扩大有效投资有潜力、有空间、有动力。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从重大项目的投资领域看,各地既有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补短板投资,也纷纷加大了对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力度。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扩大有效投资,要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以重大项目的稳中提质,牵引带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做好2022年已开工项目的接续推进工作,保障好项目建设所需的要素资源,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另一方面,要围绕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提前实施部分“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补短板力度,支持制造业企业改造升级。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强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领域建设,强化对保障民生需求重大事项支持力度。

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跑”,离不开有力的要素保障。要坚持政策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资金,依法合规加强项目资金保障,加快释放政策效能;要高度重视做好项目储备,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要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建设,切实防范投资项目风险隐患;要继续完善支持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约60%,调动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积极性,对增强投资活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河南:大项目成就大动能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一个个零部件,通过流水线上十几道标准化工序加工,最终成为一台完整的投影机,完成质检、包装等程序后,成品将随着物流走向全国各地和东南亚、欧美等国外地区……在河南南阳中光学集团整机整装生产线上,人工生产线和全自动生产线正同时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行。

中光学集团董事长李智超告诉记者,得益于省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与重视,原计划从开工到投产需要12个月的先进光学研究院与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仅用9个月就顺利投产。

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早建成、早投产。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介绍,为了促进项目落地生根,南阳市尽锐出战抓项目,实行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干部分包制度,形成了万马奔腾抓项目的局面;同时聚焦发力“壮链群”,以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等为主攻方向,积极打造千亿元级产业集群;还创新驱动强引擎,通过创建院士工作站、中试基地等,持续激活项目发展动力;另外,助企兴企优环境,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时限压减45%以上,为项目发展减负。

不仅在南阳,随着项目建设机制逐步成熟、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河南全省投资拉动和产业带动效应持续释放,在推动经济稳定向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前,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中,1443个项目结转投产,1271个项目开工,611个新项目集中签约,一场复工复产的交响曲在中原大地上快速奏响。

“2023年,我们要以精准要素保障和信息化监管手段为支撑,抓机遇,抓进度,完善机制,搞好服务,全年累计谋划实施项目6000个以上。”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石新宽表示,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三个一批”活动,以100个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为重点,深入推进重大项目集中攻坚。

如今,随着“三个一批”活动的持续推进,在河南,项目为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项目质量明显提升、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能也不断增强。“通过‘三个一批’活动,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进’,实现更加坚实的‘稳’;强化新动能支撑的‘进’,实现更有活力的‘稳’。”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张占仓表示。


湖北:新基建增强新活力

本报记者 柳 洁 董庆森

近日,在湖北宜都东阳光产业园,投资105亿元的电池铝箔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正在为设备进场安装做最后的准备。“铝箔材料是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它将决定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宜昌东阳光电池箔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从政表示,东阳光深耕电池材料20多年,相关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项目建成以后可实现产能20万吨。

眼下,宜都正在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龙头企业重仓投入,上下游配套也快速跟进,2022年一年,就有8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宜都,总投资近300亿元。宜昌市副市长、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表示,近两年有17个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相关项目落户宜都,产值将突破800亿元。

1月31日,在武汉新城创新策源基地项目现场,武汉新城重大工程启动暨2023年一季度湖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506个、总投资1.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460亿元,再创单季新高。

从重点领域看,东风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等重大产业项目1582个;襄宜高速等基础设施项目581个;武汉儿童医院光谷院区等社会民生项目236个;清江水系连通修复二期等生态环保项目107个。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投资占比58.2%,基础设施投资占比29.8%。

从区域分布看,武汉都市圈项目1232个,总投资7739亿元,其中武汉新城将启动创新策源基地、双柳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30个,总投资474亿元;襄阳都市圈项目520个,总投资3369亿元;宜荆荆都市圈项目754个,总投资4384亿元。

其中,武汉新城创新策源基地将建设东湖科学论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学社区等项目,总投资135亿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孵化提供有力支撑;位于襄阳的东风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配套项目,将加快襄阳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整车项目将建设现代化智能工厂,打造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宜昌铜陵化学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主要建设精制磷酸装置,建成后将为宜昌加快建设世界级动力产业集群和核心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湖北省省长王忠林表示,要坚持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进、销号式督办,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要全心全意、倾情倾力优服务,审批流程能优则优、土地供应能保则保、资金到位能快则快,全力以赴保障项目高效推进;要精益求精、争创一流提质量,精心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安全工程。


山东:服务好带来质量优

本报记者 王金虎

位于渤海之滨的山东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现场,一排排厂房如长龙列阵。在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师傅们正抓紧时间进行模具、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为试产做最后的准备。

打造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内容。东营是山东规划的三个海上风电基地之一,借助这一机遇,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链条最长、配套装备最为齐全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区。目前,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产业集群初步成型。

据了解,今年山东将突出绿色低碳目标,聚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谋划实施一批引擎性支撑性优质增量项目。2月14日,山东举行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集中开工1000余个重大项目,涵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年度计划投资4006亿元,投资过10亿元项目30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过60%。

重大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在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高端医药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操作静力压桩机,将一根根混凝土桩打入地下。这个今年1月份开工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建成后将为加速向千亿元级园区目标迈进提供有力支撑。“我们树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帮包干部、服务专员每10天到项目一线开现场会,及时跟进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政策支持及服务保障工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乐陵市副市长吴强表示。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泰安市泰山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于继锋告诉记者,2023年将建设智能化技改和重大技改两个项目库,策划实施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00项,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促技改投资。

重大项目的重中之重,是落实落细要素保障。诸城市相州镇的山东纽福来食品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该公司总经理王洪桂介绍,得益于诸城市提供“上门办”“带着办”的保姆式服务,项目提前2个月便建成投产。诸城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坚持资源要素跟着项目走,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年,诸城市共谋划市级重点项目106个,总投资577.49亿元。

“今年,我们将提速布局新经济,打造一批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引领性集群、领航型企业、引擎性项目,为山东经济持续向上向好提供强劲支撑。”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孙爱军说。


0
上一篇: 发展经济关键在全面深化改革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