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要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为更加全面、立体、直观地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万千气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和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联合策划推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丛书。
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丛书(第一辑)10本于2024年已全部出版,入选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生动展示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安徽、吉林、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10个各具特色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新气象新作为,以地方发展的时代缩影充分印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从而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逻辑。
目前丛书的第二辑特色城市篇10本在岁末年初也陆续出版,包括《有风自南·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故事》《迎客天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黄山故事》《何以东莞·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故事》《瞰见特别·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故事》等。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这套丛书可谓是践行“四个凝聚”要求的重要抓手和有益尝试,能够为各地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启迪和思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加巩固的思想基础,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讲好“故事”,让人心在潜移默化中凝聚
该丛书文风活泼,以白描手法代入鲜活场景。区别于一般学术论著或理论读物严肃刻板的面孔,以生动鲜活的题材、清新温暖的笔触、富有现场感的表达和丰富精美的图片,将各地方、企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考、战略规划、重要举措、实践路径等向读者娓娓道来,使读者在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中获得共鸣、引发思考、受到启迪。
该丛书视野开阔,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丛书中既有历史人文风貌经济地理特质的纵深概述,也有改革创新举措、转型升级案例的细节剖解,既讲天下事,又讲身边事,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用故事提炼经验,以案例支撑理论,从而兼顾理论厚度、思想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
该丛书层次丰富,以一域之光映衬全域风采。该丛书的出版,能够为各地方、企业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将一地一域的现代化建设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局,步伐一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新篇章。
例如《迎客天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黄山故事》一书,从底蕴深厚的徽州文化着眼,讲述了黄山市这座“没有屋顶的徽州文化博物馆”,如何深入挖掘徽州文化的时代价值,擦亮品牌文化,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黄山有着冠绝天下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文化、无与伦比的生态环境,这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和中国叙事的典型代表。从“现代城市”到“秀美之城”,从“新安江水”到“一江好水”,从“环境良好”到中国“绿都”,让中国旅游从这里出发的黄山市步履不停。通过共同富裕惠村民、宜居宜业美村民、德治善治和村民,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黄山作为大黄山世界级IP的“核心高地”,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南桥头堡”,作为联通中外的最美“国际会客厅”,正以一座开放枢纽之城的姿态,拥抱全国、迈向全球,成为一个奋进包容的开放高地。
讲好“愿景”,让共识在思想引领中凝聚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回顾过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铸就辉煌,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实践有力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面向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方各企业立足各自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规划,精心谋划、奋勇争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将展现出一系列生动场景,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也体现在不同地方、企业推进现代化建设可感可知可行的实际成果中。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在总序中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地方、企业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提供了不竭动力,地方、企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也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的时代必然。
《先行南粤——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故事》一书,通过梳理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广东现代化发展历程,展示了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既是观察广东现代化的窗口,也是观察中国现代化的窗口,更是观察和把握世界现代化的窗口。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
总结梳理广东现代化的故事,既能让读者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也能让读者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未来的成长基础。1978年,广东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85亿元,2023年,广东实现GDP总量13.57万亿元,40多年间增长了700多倍,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0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广东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民富省强的历史性巨变。40多年来,广东能够一直独占中国经济发展的鳌头,其根本经验正是依靠党的坚定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深化改革,打破计划与市场、市场与政府、开放与封闭、传统与现代等二元争论,坚持创新,在岭南文化精神的传承中,开辟出了一条既具有广东特色又反映全国发展意愿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讲好“特色”,让智慧在实践启迪中凝聚
对近现代以来的中国来说,一座座城市的发展,就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部雄伟壮丽的交响乐中一个个快慢有致的音符。透过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可以直观解读、形象诠释极富魅力的中国式现代化恢宏画卷。这套丛书既是各地方、企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形象展示,也是以地方、企业发展缩影印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科学性的多维解码。有开风气之先的上海气度,也有勇立开放潮头的南粤之声;有沉稳构筑首都经济圈的京津冀足音,也有聚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的黑吉辽篇章;有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厚积薄发的安徽样板,也有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走深走实的川渝实践;有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的云南画卷,也有以“数”为笔、逐浪蓝海的贵州答卷;有“强富美高”的南京路径,也有“七个新天堂”的杭州示范……
例如《瞰见特别·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故事》,生动讲述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中汕头所绽放出的独特光芒。作为一座在大海的怀抱里孕育成长起来的经济特区,汕头的特别与生俱来。汕头因港而生、因商而旺、因侨而盛。在现代化浪潮的激荡之下,汕头在特区建设中呈现出既一脉相承又日新月异的新气象。
该书以汕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实践为主线进行全景式描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内容铺陈上注重强化“故事性”,又不缺失学理逻辑;写作方式上以小切口见大主题,力求“窥一斑而知全豹”;语言风格上,注重知识性、可读性,以“叙”为主,夹叙夹议。这座正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浪潮中奋力搏击的城市,展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本书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汕头的窗口,使读者真切感受到:新时代新征程上,汕头发展底气更足、人气更旺、城乡更美、士气更高。
讲好“作为”,让力量在协同共进中凝聚
“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系列丛书生动展示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在大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精彩呈现当代中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历史叙事,以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来讲好中国故事。
例如《何以东莞·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故事》一书中,笔墨饱满地展现了东莞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方面所付诸的创新与努力。该书共分六章,分别从近代开篇、对外开放、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城乡融合、和谐善治六个方面全景式展示东莞现代化建设的特色和举措。每章分为三小节,每小节以代表性的案例为切入点,从点到面分析东莞现代化的生动场景。绪论重点讲述虎门销烟历史事件及鸦片战争历史警示,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第一章对外开放之路,介绍了东莞从“三来一补”低端起步,开始向“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军,招引国外跨国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在外资产业规模和产业层次上不断升级,正通过海陆空贸易畅通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力推进新发展格局。第二章转型升级之路,阐述东莞从加工组装不断迭代升级为先进制造,城市也从一个小县城向新一线城市华丽转身。产业和城市的转型也带来了人的素质结构的深刻变革,从洗脚上田的农民、大量的内地剩余劳动力向技能人才和科创人才转变。第三章改革创新之路,介绍东莞敢为人先,不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东莞也从工业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迈进,通过聚集大装置大平台、大学、龙头企业等,构建了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的创新生态系统。第四章融合发展之路,介绍了东莞通过农村工业化、农村股份制改革,实现了城乡协调共富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城市文化战略不断升级迭代,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经济发展彻底改变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方式,新型工业城市走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新路。第五章和谐善治之路,介绍平安东莞建设、多元社会治理,解决“五位”民生短板,提高民生福祉的鲜活案例。
这套丛书生动展现了各地在着眼全国大局、立足地方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的新突破新作为新担当,总结贯穿其中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经验,在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方面,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杂志-经济网 记者 陈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