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电(苏美玲)今年60岁的郑风彪是一位从事建筑业40余年的老兵,1983年随部队转入地方,经历了部队集体整编和企业改制,成为中建八局二公司的一名建设者。从1993年至今,他在“项目经理”岗位上奋斗近30年,跟随项目转战山东日照、青岛、济南、广西南宁多个城市,目前是G322/358南宁至宾阳至黎塘公路项目指挥部的指挥长。
中建八局二公司供图
郑风彪投身南宁建设的12年里,通过参与自治区重点工程建设,见证了南宁这座城市从积极探索到蓬勃发展的过程。因其在建筑行业的突出贡献,郑风彪曾获得“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广西区劳动竞赛优秀建设者”“中国建筑劳动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建集团项目经理序列专家”等荣誉。40年磨一颗铁军之心,郑风彪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工程建设这份事业。
勇于尝试,勤于创新,不惑之年后的两个“第一次”
2010年,48岁的郑风彪经历了不惑之年后的两个“第一次”。这一年,中国建筑集团在广西中标了造价25亿元的BT项目——广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这不仅是广西首次实施BT项目,也是中建八局第一个BT项目。BT就是建筑企业先投资建设、政府再回购,风险很高。郑风彪因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被紧急调往担任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这是他第一次到南方工作。
BT项目,风险无从借鉴、经验无从知晓,加上南宁气候炎热潮湿,他心里也打过退堂鼓。但身为一名老兵,郑风彪深知八局“令行禁止、使命必达”的铁军作风,使命在哪里,铁军就必须出现在哪里,眼前的路只能前进。
通过调研学习、摸索钻研,郑风彪与项目建设团队迅速把握住了决定项目效益的关键一环——图纸会审,同时认清,BT的最大特点是未干先算,预算即决算。他带领团队利用近两个月时间,“以桌为床、以图为枕”,把图纸全部优化、深化、细化,实现了在施工时,图纸几乎再未发生变更,为项目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郑风彪(右2)在工作中 中建八局二公司供图
2012年9月15日,广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各场馆提前45天竣工,刷新了“南宁速度”。时任中国建筑集团董事长向南宁市政府移交了“金钥匙”,这个项目成为中国建筑集团投资项目中第一个实现完整移交、单项回购的项目。
2014年,52岁的郑风彪再次经历“第一次”。
中建八局二公司当时新涉足轨道交通领域,承接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06标工程。虽然郑风彪临危受命担任项目经理,但犹如刚开始的BT项目一样,经验无从谈起,这让建设老兵也犯了难。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是八局铁军的本色,也是八局区别于其他建筑企业的重要特征。郑风彪经过仔细思考,决定带领项目全体管理人员从工程实体入手,迅速形成整体概念,顺藤摸瓜,主动出击,最终打了漂亮的翻身仗。2015年12月,中国城市地下空间与发展论坛在南宁举办,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06标福建园站成为论坛唯一指定观摩工地,获得了前来考察观摩的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00余位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广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和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06标两个工程的建设摸索中,郑风彪深刻体会到,要想做好项目经理,除了必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现场经验,面对每一个新工程都要永葆创新热情,持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不断转型升级的建筑行业立足。
坚守一线,坚定不移,建设高水平精品工程
多年来,郑风彪始终坚持“建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的理念,力求把每一个工程建成精品。对项目建设执着与热爱,使郑风彪即使担任中建八局二公司分公司领导班子职务,从未离开过项目一线。
2015年3月30日,郑风彪主持建设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改扩建工程BC地块正在施工中 中建八局二公司供图
2015年,中建八局中标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改扩建及周边市政交通完善工程。作为对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的改造提升工程,项目社会意义重大,同时业主要求严苛,郑风彪再次勇挑重担出任项目经理。历经18个月的艰苦奋战,项目团队克服场地狭窄、前期管线迁改复杂、设计变更频繁等重重困难,提前完成建设任务,有力保障了2016年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顺利召开,其中B区的金桂花厅首次亮相,成为今后东博会开幕式的主会场。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被誉为“高科技垒起的建筑”,先后斩获“詹天佑奖”“中国钢结构金奖”和“鲁班奖”。尤为可贵的是,整个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系列工程建设周期跨越16年,中建八局二公司是全四期唯一施工单位。
2016年8月29日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AB区展厅落成 中建八局二公司供图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项目业主和社会各界的肯定,更是八局铁军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超强的执行力和作战能力的彰显。
走在南宁街头,看到一座座由自己的项目团队建设的精品工程,郑风彪切实地感受到身为一名建设铁军的荣耀与自豪。
郑风彪给项目建设团队授课 中建八局二公司供图
郑风彪认为,项目经理不仅要把工程建好,也有义务带出一支纪律强、作风好、技艺高的优秀管理团队。越是挑战大、要求高的重点工程,越是能摔打、历练出一批优秀人才。从业40余年,在郑风彪带领的团队中,有人走上了企业领导班子岗位,有人在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等岗位上持续发光发热。郑风彪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为建筑业培养出了一批拥有地铁、会展场馆、道路桥梁等多领域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让铁军文化和劳模精神在工程建设一线薪火相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