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中国二十二冶:突出“五抓”,以审计监督做好企业内控

2022-05-17 来源:凤凰居悦 未知   加入收藏

——广东公司高效开展审计工作侧记

·周倩云

高效、优质的审计监督有利于防范重大风险、维护企业经济安全、推动全面改革、促进依法治企。中国二十二冶广东公司抓牢抓实审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和服务功能,有力遏制违法、违纪、违规行为,防范系统经营风险,提升公司治理效能。

抓思想意识,突出审计监督重要性

施工企业内审效果与领导班子是否重视密切相关。广东公司领导班子重视审计工作,利用总经理办公会、部门例会等契机强调审计监督的重要性,督促各部门协同配合,做好内审工作。同时,通过系统培训会、微信群、QQ群等方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将公司审计工作动态、审计法规、审计制度等进行宣贯,使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了解,深刻认识到审计工作重要性,优化审计环境。

抓监督机制,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建设

广东公司建立健全审计机构,内设审计部门,保证内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一是确立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制度,规范审计工作流程,确保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二是修订岗位责任制,从下达审计通知、现场审计、起草审计报告到审计资料的整理归档都由专人负责。三是完善项目审计跟踪管理机制,组织专员学习工程管理法律条例,跟踪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及时总结难点、疑点。四是健全“向上报送、横向交流、向下反馈”审计信息传导机制,明确各级管理层和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抓重点事项,提高专项审计工作实效

广东公司审计部门坚持将审计监督融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事项、重要环节,开展重要问题专项审计。

以工程项目审计为重点,加强成本管控。针对公司工程项目较多且地域分散、工期长、审计人员少等实际情况,审计部门重点审计以下项目:对企业具有较大社会政治影响的项目,通过项目策划、施工预算确认或因企业让利存在预计潜亏的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发生较大变化的项目。坚持分类施策,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审计方案,重点监控年度经营情况、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成本费用管理情况、竣工结算情况,重点审查财务报表、物资报表、施工合同、分包合同等材料,及时发现成本管控过程中的问题。

以合作经营项目审计为重点,降低经营风险。合作经营作为企业开拓市场的一项重要营销策略,存在较大履约风险。公司对有代表性的合作项目开展审计工作,关注合作项目中是否存在“四个不允许”的违规现象,防范经营风险,做好审计监督,避免以包代管的情况发生。

以财务管理审计为重点,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协同配合,对机关和项目部的财务管理工作重点监督,使得全体财务人员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掌握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全面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

抓整改落实,写好“后半篇”文章

广东公司坚持审后要追究、审后要整改、审后要运用,严格督促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写好审计监督的“后半篇”文章。一是建立审计结果落实反馈制度,加强对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尤其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风险隐患进行梳理分类,形成“审计整改意见书”。二是充分运用审计结果,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查摆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指导意见,使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同时,以结果为导向,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使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促使干部职工规范财务管理,正确行使职权。三是严格落实整改问责,将内部审计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检查内容,推动审计监督和纪检监督有机结合,打通审计整改链条,并定期通报整改情况,将整改落实情况与评优评先、薪酬绩效挂钩,压实整改责任。

抓队伍建设,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关系着企业审计工作实效,广东公司审计部重视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聚焦思想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廉政建设,不断提高职工职业素养,推进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另一方面,聚焦专业素养,提高工作质量。一是要求审计人员对于国家法律法规、集团及公司制度文件烂熟于心,确保各项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同时要不断与时俱进,主动了解掌握与施工行业有关的最新政策法规,及时调整审计工作方向。二是全方位改变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除了必要的财务知识和审计专业知识,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与施工有关的项目管理知识,熟知不同类型的项目特点和风险知识,能及时提出切实有效的审计意见。三是不定期开展各系统内部培训和外部对标,通过与兄弟单位和领域内优秀企业交流经验,巩固基础,提升能力。

聚焦重点,突出“五抓”,广东公司紧扣最中心的业务、啃最难啃的“硬骨头”,抓好审计工作质量、保持整改高压态势,为公司提质增效添加动力引擎。



0
上一篇: 中国二十二冶:“四个着力”抓宣传,传播企业最强音
下一篇:中国二十二冶:建好“菜篮子”,传递“新疆味道”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