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未雨绸缪、勇闯海外,上海AI企业硬核复工复产

2022-05-18 来源:华夏小康网 未知   加入收藏

随着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向好,上海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中。5月16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宗明介绍,全市企业将分阶段推进复工复产。即日(5月16日)起,先集中恢复产业链供应链,然后再逐步扩大复工复产范围,非生产性企业,将继续倡导居家办公。

其实早在4月中旬,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上海就已经牵头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全市范围内的复工复产。5月以来,上海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委等部门密集发文,包括推出第二批复工复产“白名单”企业、发布第二版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等。至今,全市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复工的有4400多家,其中首批666家重点企业中,超过95%已进入复工状态。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恢复生产,使城市经济运行、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运转得到了保障。

疫情下的复工复产,不靠等待靠预案

不过,在企业复工复产同时,不少难点、堵点也随之暴露,其中又以供应链、物流、关键岗位人员复工难等问题,最突出。多家半导体企业就反映,由于有些零配件或原料涉及跨省运输,而各地防疫政策不同,导致运输周期大大延长,企业面临物流不畅和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线等“米”下锅的问题。

就供应链问题,几家工业企业负责人也指出,由于工业产业链呈漏斗型,下游企业数量少、规模大,且多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抗风险能力强;而上游企业则数量多、规模小,又多为劳动密集型,抗风险能力弱。这就导致下上游企业受疫情影响大,复工难,使由上而下的供应链受阻,阻碍整个产业链有序运转。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就曾在微博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这一番话并非危言耸听。

虽说物流和供应链受阻属于疫情带来的硬伤,短期内无法彻底恢复,但也有企业的复工复产并未受此影响。作为上海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AI产业,不仅复工复产速度最快,疫情期间还取得喜人成绩。据从总部位于上海的深兰科技获悉,该企业发挥拥有P2级医学检验所的有利条件,在疫情期间出动两个移动方舱,投入抗疫。据澎湃新闻报道,一个多月来,深兰陆续承担了嘉定安亭、马陆,浦东北蔡等10余个镇及大型社区的核酸检测工作,截止4月底,已累计采集检测超300万人次。

同时,深兰科研团队在封闭期间,还专门为医院研发了AI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兰精灵,并正式投产。据深兰常州机器人工厂负责人介绍,企业2020年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委员会”,疫情防控早就常态化了,因此集团对疫情早有预判,工厂年初就备足了原料,所以当抗疫任务与外贸订单在时间上发生冲突时,工厂依然能在如期完成外贸交付的同时,完成新品生产,支援上海抗疫。常州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称,这款专为LG集团定制的消毒机器人,是国内目前唯一获得10多个国家市场准入资格的产品,目前已实现每月2000—5000台量产,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据悉,这已经不是深兰第一次临危受命了。早在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深兰就在城市封闭期间,开发出户外远程测温产品——猫头鹰,支援武汉抗疫,并因此受到工信部表彰。

疫情下的业务开展,不靠红海靠蓝海

5月上中旬,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发起了一个有关新冠疫情对于企业影响的问卷调查。在收到的对“疫情给您单位带来哪些影响”的回答中,“业务受阻”(89.6%)、“营收减少”(54.2%)、“客户流失”(35.4%)这三项,位列前三。

一方面,疫情反复,导致经济复苏放缓,需求下降,订单减少;另一方面,疫情使物流、供应链、生产稳定性变差,导致订单流失。作为这一波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上海受到封闭式防控的影响最大。上海市金山区某大型制造业上市公司董秘宋女士向记者透露,由于物流受阻,原料进不了厂,成品出不了库,业务出不了门,资金入不了帐。

一家总部位于深圳,在长三角设有生产基地的通信类上市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疫情以来,业务受挫,公司订单减少和流失情况较为严重。调查数据显示,有13%的上市公司认为有订单转移到海外的现象。

不过多方面消息证实,在此轮上海疫情期间,也有不少企业非但没有订单流失,反而在国际市场取得收获。疫情之下,企业能否顺利出海,这是极大的考验。据了解,在4月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深兰签下多个出口订单,收入近百万美元定金,还派出多支业务团队奔赴欧洲多个国家,组建了包括俄罗斯、欧洲中东在内的多家海外分公司和代理商网络,开展当地业务。

另据多家海外媒体报道,在5月10日开始为期4天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清洁卫生展”上,作为展会上稀缺的中国展商,深兰集团不仅向到场的国际客户,展现了中国硬核AI科技产品和高科技公司的风采,还与多个国际知名企业签下了采购和意向订单。

此次展会上,深兰的AI割草机、室内清洁机器人“小兰鲸”、自动驾驶型的智能室外清扫机器人“小犀牛”三大王牌产品大放异彩。尤其是基于领先AI技术研发的智能割草机,首次亮相即出道成明星,收获了极大的关注和点赞。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款AI割草机,集成了深兰多项自主研发的AI技术,实现了复杂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导航、路径规划、自动割草、自动充电、自动任务安排、草坪看护等一系列智能草坪管理功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绿地和草坪的修剪维护。

展会现场深兰科技方面负责人介绍说,深兰集团几年前就对国际形势做出了预判,明确了“西进战略”,在产业布局上“东轻西重”,即东部搞科研,中西部搞制造业;在市场布局上,加快欧洲市场开拓,为深兰下一个十年发展期,提前规划市场。

疫情之下,每个人的悲欢虽各不相同,但企业的艰难却大都一致。但常言说得好,“只有当潮水来临,你才知道谁真的会游泳”。疫情在破坏企业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在考验着企业在面对困境时的生存能力。虽然,目前上海全面复工复产正在逐步向好,但对任何企业来说,未来都还存在各种不确定性,供应链、物流、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复工等问题是否能彻底解决,也还是个未知数,任意一个条件的缺失,或许就会对复工造成影响,但这一切,不也是在对一家企业的综合实力做的一次考验吗?



0
上一篇: 陕西省妇女手工艺协会一届三次理事会成功召开
下一篇:违规代理投诉公司一年成倍数增长,各地银保监局喊话整治“黑产”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