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衡阳县岘山镇上,有一家经营了二十余年的诚信老店,名为“荣福超市”,招牌醒目,生意红火,店主老曾和他的妻子于2001年创办了这家小店,开店之初他们就在衡阳县烟草专卖局申办了烟草证,回忆起与烟草结缘的这二十余年,一向不善言辞的老曾仿佛打开了话匣子,他翻开自己珍藏多年的“百宝箱”,拿出珍贵的老照片,细数小店的成长与蜕变经历。
从种地到创业
想当年,老曾是衡阳县岘山镇更荣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家中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种地。
他每天面朝黑土地,日出耕作,日落而归,忙活一年,最后也赚不到几个钱。要是遇上自然灾害,一年的收成就几乎泡汤了。1991年,老曾与现任妻子喜结连理,婚后不久喜得千金,欣喜之余日渐惆怅,更大的生活开支让小两口捉襟见肘。老曾回忆说:“曾经最大的梦想是能到镇里开个小店,等赚足了钱,就买个属于自己的门面,带着一家老小搬到镇上住,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日子。”
无奈之下,老曾的妻子只好外出务工,她前后去过广州和中山等地,进厂做一些手工活,但收入甚微。婚后的老曾不仅要在家独自带娃,还要做苦重的农活。
一晃就过去了十年,夫妻二人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终于攒够了第一桶金,在岘山镇上租了一个40平的小门面,做起了副食品生意,并向衡阳县烟草专卖局申办了烟草专卖许可证,成为岘山镇上第一批理办烟草证的。
(图为老曾最早经营的小店面)
从40平到200平
和绝大多数的人一样,夫妻俩想通过这个小店过上安稳的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团聚,陪伴家庭。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创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农村人买东西普遍都图便宜,零碎的小商品更是卖不起价,利润空间非常小。
好在夫妻二人勤劳肯干,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在多年的经营中,老曾十分关注商品的质量,每次进货都会认真选择供货商、品牌,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货,绝不购入来路不明的商品,真心实意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卖出去的每一条烟都会做记号,后期如果有什么问题我都会负责到底的,时间久了,街坊邻居们都很相信我的为人,他们平时都喜欢到我这里来买烟。”同时,他坚持服务至上,面对任何顾客,都真诚以待,积攒下良好口碑,久而久之,顾客的粘性和忠诚度越来越高。
在夫妻二人拼命努力下,小店从40多平换到了100多平,再到现在200多平,店面从一开始的又破又小,到后来换上了崭新的柜台和货架,各类商品整齐划一、精心陈列,招牌也焕然一新、格外醒目,慢慢的小店有了稳定的消费人群。
店铺生意好了,曾家两口的生活也慢慢富裕了起来,老曾的妻子也不需要再外出务工了,但是二人骨子里还是根植“勤劳奋斗”的基因,“闲不下来,做事做惯了,这不,今年我们家还种了2000多斤油菜籽。”老曾憨憨地笑说道。
(图为新换了店面的荣福超市)
从传统到创新
开店二十余年,老曾手写了几十本记账笔记,从这些动销台账里,他能对当下什么货紧俏,什么商品利润高都能胸有成竹,这些记账本可以说是他做好门店经营的不二“秘籍”。
从今年开始,老曾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习惯却改变了。“老板,结账。”用POS机扫码、递给消费者商品、扫取消费者付款码收款,老曾麻利地完成了一系列动作。“有了云POS,销售流水、商品库存等一清二楚,为经营提供了很大便利。”如今,在烟草公司指导下,老曾的店向着数字化的潮流迈进,所有商品销售都会码录入云POS终端,进销存数据一目了然。现在,老曾的店里通过云POS机实现了全商品扫码、全方式支付,享受了一波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红利。
“这些多亏了客户经理,我也没什么文化,很多新的东西都不会用,还好客户经理很耐心,一遍遍教我。”老曾动情地说,“烟草公司的工作人员总是很用心,帮助我们优化店面陈列,指导我们运用新的设备、学习新的知识。”
这个陪伴了老曾二十余年的小店,让他从农村走到乡镇,伴随着他度过而立之年,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奋斗历程,早已融入了他的生命。谈及未来,老曾眼里满怀希望:“我争取加盟‘湘村636’,把店铺越做越好。”
(袁宇杰 李筑超 曾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