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中国工程企业的经营模式已从过去的施工承包模式,逐步发展为EPC总承包模式,项目类别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营周期不断延长,因此所面临的国际风险也更加复杂,必须加强国际工程风险的识别力和应对能力,保障海外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科学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坚持“风险导向”理念,构建总体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一方面搭建国际风险管控平台,融入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战略和项目管理模式,对国际工程风险进行整体规划、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另一方面根据海外各区域市场特点,调整不同国家和地区风险的主次位置,并关注相关的次生风险和剩余风险,针对市场区域、国家和项目做好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同时建立国际工程项目评审制度,在项目前期通过考察、询价、策划识别和归纳当地施工风险,并对项目条件、合同条款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多角度论证,确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此外,按照国际管理建立项目经理负责机制,始终围绕项目计划、项目组织、内外部安全管理等进行风险因素控制,保证项目的稳步推进。
统筹优化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国际工程管理风险预警机制,严格风险评估和防范程序,并根据项目所在国家和项目施工特点,将风险点进行高、中、低等级分类,对施工风险的波动进行实时监测,触碰风险预警线时及时启动风险管控方案,规避或降低风险。强化国内外风险管控对接,在境内发挥统筹规划、全面监控和指导服务的职能作用。在境外以分公司、办事处为前沿阵地,与大使馆、当地政府和其他中资企业保持联系,对当地政策全方面掌握和解读,对风险点和风险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传递,缩短风险应对的时间差,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和国有资产安全。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是深耕海外市场的重要环节,吸取曾经在国际工程建设中经历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国际工程风险的特点,建立适合海外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点进行识别和控制,在“再跨越、再翻番”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