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
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制造厂铆工车间铆工班长张金超是一个拼搏进取的人,工作十几载的他,始终保持初心,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一直争做行业的“先行者”。
惟匠心以致远,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张金超长期钻研的硕果,同时成为攻克难关的自信源泉。“只有利刃在手,方能迎风断草”,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敢于直面困难的拼搏精神,很快张金超同志在同届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铆工主力,不到两年升为铆工带班。厂房内环境差,夏天温度很高,由于张金超体质相比同龄人较弱,2012年身体出现代谢问题,正值公司承接的青岛北站项目,甲方要求十天完工。张金超拖着病体,咬牙坚持每天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现场,休息时间全部放在如何合理布局施工,合理协调人料机,楞是将看似无法完成的项目,九天半就成功拿下,顺利完成构件发运。
成为铆工班班长后,他坚持从技术培训入手,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不断提升车间整体水平。2019年的丰台火车站工程,是公司承接的大型高铁站房项目,单件构件重量高达90吨,超过车间75吨起重能力。张金超会同技术人员,反复试验,攻克双车同步吊装小尺寸大吨位构件技术,取得《大吨位吊装工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该吊装工具实现了双车抬吊小尺寸大吨位构件,弥补了车间吊车起重能力不足的缺陷,同时该发明获得了公司五小发明的优秀成果,该成果于2022年3月在河北省微创新大赛发布,同时在桥古寺特大桥工程和衡水桥工程中得到应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看似寻常的工作中,他总是能够找创新的切入点,从而为工作开展另辟蹊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离不开他日复一日的坚持探索。在厚板箱型制作上凭着多年施工经验,研究了一套大体量厚板箱型装配方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焊接变形,同时提高了装配和焊接速度,在车间广泛实施。在民建传统钢骨梁柱制作的基础上,成功摸索出了异形扭曲钢结构制作方法。
在多年来创新成果和“小窍门”的加持下,铆工车间逐步蜕变成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成为装备制造公司钢结构制作领域的一张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