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二十二冶集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组技术员李阳阳是一名90后的“钢构新秀”。在生产车间,李阳阳第一个接触的人是生产管理中心主任卢国宝。那会儿,公司通过“师带徒”活动,给他安排了技能过硬的师傅作为他的师父。面对这个阳光的大男孩,卢师傅经常找他谈心、谈工作、讲生活、教技术,鼓励他。
“工作一年来,师傅对我的帮助最大”李阳阳骄傲地说。
35岁的卢国宝在各方面出类拔萃,技术扎实、经验丰富,平时看着挺严厉,管理上和技术上却有自己的一套,久而久之,成了李阳阳的“偶像”。
“有些苦,不叫苦,因为你知道它们代表希望,会让你梦想成真!”李阳阳说。
初出茅庐的李阳阳有着一颗为自己梦想奔跑的心。那时候,他稚气未消、一脸青涩,对车间的一切充满好奇。在车间里,尽管平时的工作很累,他还是跟卢师傅抢着干活,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主动向师傅请教。
“他作为一名技术员分配到车间,能够和工人师傅打成一片,平时也爱琢磨事儿,干一项工作总能找到最简便和最好的方法。”这是卢国宝眼里的李阳阳。
对于李阳阳来说,做好最小的事情就是熟练掌握ProNest软件,并可以熟练的对各种零件进行排版。与师傅学了一个多月,他同时也学会了用CAD进行排版,在实习的日子里,对定尺板材有了初步的认知,基本学会了简单的材料计划、打印图纸、放样,检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生产排忧解难。
“在实践过程中,我有了很大提升,受益良多,即使是最小的事情,也要做到最好。”
2018年4月,由于车间技术组人员少,李阳阳临危受命单独接手了煤码头三期工程。“我没有单独干过工程,这对我是一次机会,又是一次挑战”。煤码头三期工程各种零件虽然体积较小,但是数量很多,非常难以清点,别人都不愿意干的工作,他却带领工人一块一块地搬来搬去,量取板厚、尺寸,对应零件图进行区分,经过七天的努力,他们将有用零件挑选出来并送进班组。紧接着,他又和班组长加班加点进行制作,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提前一天完成三百吨的结构件制作任务,并按照业主的工期节点发车。
“煤码头三期工程是一个工程量不大,但是很繁杂的工程,对我来说,起到了很大的锻炼作用”。煤码头三期工程提前完成,收获了业主和领导的表扬,让年轻的李阳阳感觉“倍儿有面子”。
这位90后的“钢构新秀”,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自己的初心,用自己的力量,默默的为公司生产经营做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