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坤 商丘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企业党建政工工作一体化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本文阐述了企业党建政工工作一体化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企业党建政工工作一体化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党建;政工工作;一体化管理
引言
国企政工工作对于提升员工思想政治觉悟、业务能力以及促进国有企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传统的国企政工工作模式已经不适于国企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导致工作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国有企业必须提高政工工作水平,在工作流程上进行变革,保证能够与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相符,并带动员工工作热情以及积极性,从而使国有企业获得新的发展。
1企业党建政工工作一体化的重要作用
在新时代,党中央为了推动企业党建政工工作一体化管理,提出了“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新时期企业开展党务工作的指导理念,从而为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成为日后企业进行党务工作建设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逐渐成为我国开展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要想推行党务工作群众路线教育,企业的党建政工工作则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实践环节,是一条十分有效的群众路线。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为了建立健全我国基层党建工作的机制,推动党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新形势下国企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对于工作认识不足
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只有保证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进一步获得提升。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政工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政工工作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并且没有认识到新形势下开展政工工作的重要性。部分国企领导者认为只有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才能够促进企业经济得到发展和提升。
2.2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部分国企由于政工队伍缺少开展工作经验,对于政工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使政工工作队伍特别是很大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兼任其他行政工作,并非专职政工干部,导致党政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兼顾,进而使得基层党组织功能体现不充分,甚至软弱涣散。现阶段部分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仍有差距,党组织设置不规范、有盲区,党建工作没人想干、没人能干、没人会干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管理能力、业务素质跟不上企业改革发展步伐。一些领导干部和项目管理人员缺乏红线意识,违纪违法等问题禁而不绝。国企政工队伍素质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国有企业应重视对政工工作队伍的素质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引领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担当善为,同时加强政工队伍思想政治培训教育,提高国有企业全体员工政治思想水平,以坚强有力的党建工作推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保证国有企业发展更加贴合新时代的发展形势。
3企业党建政工工作一体化的策略
3.1注重提高对政工工作的思想认识将政工工作落到实处
为做好新时期下企业政工工作,推动政工工作改革创新,必须要全面提升企业领导者、政工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思想认识与重视,明确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内心接受并主动参与政工工作,以此来避免政工工作流于形式,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首先,企业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充分体现出自身对政工工作的支持与认可,严以律己,带动政工人员提高思想认识。管理者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政工工作方法和机制,从抓生产销售专为抓员工思想教育、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平台,借助企业官方帐号加强对政工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弘扬政工,工作优势、价值、意义,营造良好政工工作氛围。其次,还应当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将政工工作作为管理和沟通员工的平台,虚心接受员工的意见及建议,以做出更好更细的政工工作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实“以员工为本”的经营理念。再其次,领导者还可通过在企业内部的期刊上,向所有职工表达想要做好政工工作的意愿和目标,并为政工工作开展做好具体规划与部署,将政工工作结合到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充分发挥政工工作的作用与价值,以此来促进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3.2重视强化政工人员培训与再教育力度打造专业化政工队伍
首先,应不断强化企业政工人员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活动,邀请国内外优秀政工专家教授、学者与技术人才,到企业内为政工人员提供专业化、前瞻性、先进性的技术培训与指导。保证企业政工人员自身所具备的工作思维、工作模式与工作方法,能够与时俱进更新和完善。其次,完善企业政工人员再教育力度。
结束语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需要意识到政工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转变传统的政工工作方式,加强对政工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对政工工作路径进行优化,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充分夯实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振伟.企业党建政工一体化管理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21(5):71-72.
[2]王仑.分析企业党建政工一体化管理对策[J].新一代,2021,25(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