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身障志艰 越是艰难困苦越向前——记巷子口镇仙龙潭村烟农周来强

2023-04-23 来源:永州新闻网   加入收藏

“我今年做了一次较大的腹部外科手术,所以暂停种烟,但生产晒折的事业,还要继续坚持搞下去!”近日,记者来到巷子口镇裕农竹制品加工厂生产车间,只见一根根直径约10厘米的楠竹,通过几台不同型号的破篾机,由粗到细加工成了竹片或竹丝,“老板”周来强告诉记者,“今年有个烟农户一次就向我交了两万元订金定制晒折,从3月10日恢复生产以来,生产的大约1.2万副晒折半成品,已全部发送给本镇残疾户进行后续成品加工。”

对于有志气、有骨气的人来说,艰难困苦反而能激发其生命的潜能,使其变得更坚强、更无畏、更向前。声名远播的周来强是巷子口镇仙龙潭村烟农,曾荣获“湖南省百名阳光致富带头人示范户”称号。他说:“我是个有残疾的烟农和果农,也是一名农村党员,在宁乡市残联、宁乡市烟草分公司和镇、村干部支持鼓励下,只想搞点有份量的产业,力所能及帮助残疾人朋友,才不枉来人世一趟!”


告别大城市的生活,回家乡当上烟农和果农

今年54岁的周来强,自言家境贫寒“出身苦”。雪上加霜的是,因在1993年的一次事故中左腿被截肢,他只能靠一条假肢行走,那时才刚满24岁,风华正茂。截肢对其打击很大,但他没有消沉,先后在当地做过木匠、篾匠、锯匠和厨师,开办过红薯加工厂、竹制品公司,又到城里闯荡,在省会长沙开过饭店和洗车店,有亏损,也赚过钱。最终积累了“第一桶金”,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告别大城市的繁华,回到家乡,重新过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原来,回到家乡的周来强,并不是单纯恢复种稻、种红薯的传统生产,而是利用老家附近荒地新栽了20多亩黄桃和李子,与当地“黄鹤黄桃”“金枫园李子”共同打响“巷子花开”水果品牌,还在当地偏僻的山地推广种植中药材,组织村民创办宁乡瑞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宁乡市烟草分公司和当地政府推广种植晒黄烟,周来强积极响应号召,2015年首次就种植了10多亩宁乡晒黄烟特色品种“寸三皮”,很快掌握了培育壮苗、整地移栽、合理施肥、大田管理、成熟采收及科学调制等技术。因面积较大、单产高、质量好,成为了当地烟农的学习榜样。后全镇政策性调整停止种烟,他将重点产业转向中药材,在村里带头种植数十亩罗汉果,并在邻近的狮冲村流转山地种植了260亩罗汉果和百香果。

遗憾的是,去年夏秋罕见大旱,周来强山地里的罗汉果和百香果“靠天吃饭”,因无水源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烟叶能变成“黄金叶”,只想重操旧业当“烟农”

“烟叶能变成‘黄金叶’!”巷子口镇去年起恢复种植晒黄烟并试种雪茄烟,今年面积成倍增长,进一步推动烟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尝过种烟甜头的周来强跃跃欲试,多次虚心到当地晒黄烟基地和雪茄烟基地考察取经,并早早向烟草部门和当地政府提出申请,打算早早准备好,尽量大面积连片流转乡亲们的田地,有意重操旧业种植晒黄烟30至50亩,将自己的重心由“果农”又转向“烟农”。

“种烟收益高,非常有保障!现在烟叶收购价格上调、烟叶生产‘保险’,又能快速兑现,政府和烟草行业有各种利好政策,当烟农确实好,能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周来强说,“我有20多亩黄桃和李子,只想再种几十亩晒黄烟。这不仅仅是自己种烟增收,还能给乡亲们带来务工的机会,大家帮我翻耕、移栽、施肥、采收、晾晒等,可做到务工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那些没什么文化的,年纪大的,出去打工也找不到好工作的,特别是其中的残疾人,我能保证他们一天赚100至120元。”

周来强腿脚不便,去年下半年又患上重疾,拖到今年年初到长沙进行手术治疗,住院休养长达一个多月,不得不暂停种烟计划。但他积极向上、自信乐观、不等不靠的精神,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特别是残疾人朋友都打心眼里佩服这位身残志坚的“老板”。

开竹编厂织烟叶晒折,为残疾人编织就业梦

周来强清楚记得去年4月8日,宁乡市烟草分公司组织党员志愿者前往巷子口镇,在其竹制品加工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送来油、米和口罩等慰问、防疫物资,并同周来强及残疾员工详细交谈,仔细询问加工项目发展状况,鼓励他和残疾人朋友坚定信心,并表示今后将继续给予帮扶支持。


周来强依靠宁乡市烟草分公司赞助提供的破篾机等竹子半成品加工机械设备,于2021年12月5日正式投产,日产300至500副晒折半成品,聘请了当地4名残疾人作为厂里长期合同工操作机械,另又以“长期合作”形式,特聘周边巷子口社区、直田村、狮冲村和扶峰村的12名残疾人各自在家务工,将半成品竹片和竹丝加工为制成品“烟叶晒折”。

周来强采取的运作方式是,在厂里加工好半成品后,再由他用农用三轮车运送,逐一送到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搞加工的残疾人家里,教他们一个一个学会竹编技巧,手工编织好的制成品再又成批接回厂里。每副晒折两片,机械加工半成品后,由残疾劳动者再手工编织,每一片可得手工编织费1.2元,每做成一副晒折就有2.4元钱。

“我深知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希望把竹制品加工厂做大做强,这样就能解决更多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周来强告诉记者,“去年我带领残疾人朋友生产了3.2万副晒折,今年已生产配套的12万根晒折支撑棒,争取赶在晒烟前的最后一个月再生产晒折2万副、晒折支撑棒8万根!”

“不管经营状况如何,我都不会拖欠工钱。如今附近的残疾人朋友都愿跟我做事,大家一起创业。我本人特别想为残疾人自强不息、扶残助残做出样板,让更多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周来强动情地说。 (李先强 谢青)

推广


0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率先提出创建“零碳酒企” 五粮液打造中国白酒生态标杆
下一篇:微众银行加入央企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工作组,以数字金融服务助力央国企数字化转型提速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