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工农革命军,团结成一心,个个肯牺牲,拿起枪炮和斧鞭,临阵总在先……”一首老百姓自编自唱的《工农歌》,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传唱至今,这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支以军为建制的工农红军,组建并成立于长阳时的苏区歌谣。
那是土地革命时期,贺龙元帅在长阳麻池领导革命,并建立了湘鄂边区革命根据地。1929年7月,在贺龙元帅的领导下,由李勋军长在麻池组建并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3000余名土家儿女为了民族胜利,先后血洒战场,英勇牺牲。如今,贺龙元帅在麻池建立的“中共长阳县委员会”、“长阳县苏维埃政府”、“长阳县军事委员会”、“长阳县妇女协会”、“长阳县警卫大队”等革命旧址保存完好,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阳苏区新景)
长阳山大人稀,一条自西向东横穿中部的清江河将长阳地势开辟得更为陡峭。“八分半水,一分半田”,耕地稀少,交通极为不便,但一代代土家儿女传承革命先烈勇于革命敢为人先、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建设家乡,耕耘梦想。
时间定格在上世纪80年代。长阳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在药草、烟叶、粮食等诸多农作物中,烟叶种植成为高山农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在那个以烟叶种植养家糊口的烟农大军中,资丘镇天池口村的烟农田开金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第一代烟农,田开金这一代人可吃了不少苦。由于山高路陡悬崖多,不通公路不通电,出门下山买种子买肥料卖鸡蛋卖烟叶,都是一个背篓一根拐杖,一个来回一整天。
大山深处的天池口村,在90年代末通了电,2000年后在政府的帮助下,修通了一条盘山土公路,祖祖辈辈终于结束了下山上坡肩挑背驮的日子。
“我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外面打工,开过货车,做过家具、沙发,看到父母老了,两个孩子要上学了,我便在2009年回到了家,学父亲种烟……”田开金的儿子田太伍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开启脱贫致富的创业路。
(劳作于烟田中的田太伍)
田太伍是个“见过世面,想干大事”的人,第一年种烟,他就一下子种了30亩,但由于技术欠缺、多灾多病,收入并不好,但田太伍认准了烟叶这门稳当事业,在烟叶技术员的指导下,迎难而上,一步步坚持了下来。
这些年,田太伍好学肯干,一年比一年种的多,种的好,10余年的毛收入已近百万。2021年,他成立了田太伍烟叶种植家庭农场,走上了现代化的烟叶种植之路。
(田太伍与他的烟叶种植家庭农场)
“现在种烟,就连我父亲都羡慕的很,你看,现在都是机械化操作,起垄机、旋耕机、覆膜机、除草机、电动喷药机……应有尽有,忙不过来还可以请工,带动周边的打工经济呢。”自己不仅致了富,还能帮助乡邻,田太伍非常满意。
“现在卖烟也把我父亲羡慕的不行,我们在家预检好,约时卖烟,一车开到收购组,不到小半天就可以卖完回家了,哪像父亲那个时候,一车烟要背半个月……”田太伍越说越高兴。
如今,田太伍推倒父辈的土胚房,新建了两栋两层新居,购买了小车,跑趟县城十分方便,“自从烟草公司帮忙硬化了公路,我们隔三差五就跑趟县城,购购物,走走亲戚……”
田太伍(后排左一)与他的幸福一家人
像田太伍这样的烟农,在长阳烟区随处可见。多年来,烟草行业注重烟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公路到家、建池蓄水到屋、农机配套到田,都是烟区的标配。那一幢幢漂亮的农舍,那一块块绿油油的烟田,像五彩珍珠分布在长阳的青山绿水间。
传承革命志,苏区焕新颜,跳起巴山舞,住上幸福寨,土家儿女迎来了新时代艳阳天。(许蓉供稿)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怀尔德深耕中国市场十年,专注守护中国家庭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