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家乡的守望者

2023-11-09 来源:永州新闻网   加入收藏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褚墩镇桥头村的梁付明夫妇,在村头经营着一家小超市——梁付明超市。早些年,夫妻二人在市里打工,后来家里父母年纪大了就回到家乡,接手了父亲的小食杂店和十几亩农田。夫妻二人分工明确,妻子负责打理店铺,梁付明就负责小店后面的小农田。

“老”小店变“新”超市

梁付明父亲的小店是一家传统的食杂店,起初店里只经营了一些烟酒副食,店面形象差,商品陈列杂乱无章,和村里其他小卖铺一样,都是老年人守店打发时间,谈不上经营,生意也一直不温不火。刚回乡下的梁付明夫妇有些不适应,对店铺现状不甘心,想要升级店面。于是,他们就找到山东临沂罗庄区烟草公司的客户经理杨少宽,给他们一些建议。杨少宽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后,就带着他们到周边乡镇一些管理环境好、生意好的超市进行学习取经,经过实地调研和共同讨论,很快确定了升级方案,找准了店铺定位:扩大升级店面环境,丰富优化店内售卖品类,把菜园里种的菜也拿到店里设立果蔬区,打造村里第一个综合小超市。

梁付明夫妇将自产的蔬菜放在店内售卖

“其实老乡们也想用好东西,老家早就该有一家像样点的超市了。”焦芹芹说,桥头村的留守老人有很多,对外面的新鲜事物和网络购物一窍不通,村里的孩子们又对外面的新鲜事物充满向往,她就在网上购进了许多其他小卖铺没有的东西。“多上架一些物美价廉的商品,时不时地搞一些小活动,就像商场促销一样,相信老乡们也会喜欢。”上新品、打折促销、社区团购,这些在城市里司空见惯的营销活动,在桥头村引领了一波消费热潮,村里乡亲们讨论的焦点也成了村头的这家小超市,人来人往的客流吸引了周围乡亲都来买东西,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

村民来领取团购订购的水果

“小”农田变“大”庄园

梁付明小农田产的蔬菜,除了自己家人吃、超市里卖,还有别的用处。常年在外打工的梁付明知道留守儿童、老人面临的问题,自费在店附近建立了爱心驿站,专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的地方,为他们辅导功课。爱心驿站里面设有图书馆、小厨房,小厨房里的菜都是来自于梁付明的小农田。

“我想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乡亲们更多帮助。” 杨少宽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向公司提出申请,主动给梁付明提供帮助。临沂市罗庄区局(营销部)的志愿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为梁付明分担爱心驿站的事务,给留守儿童辅导功课,时常捐赠书籍与物资,一起支持他的公益事业。

梁付明的事迹传出去了之后,有很多爱心人士主动联系他追加投资,爱心驿站越来越大,承接的爱心活动也越来越多,梁付明的小菜园供不应求,村里特批用地,将农田扩大了20倍,小农田摇身一变成为了二百多亩的大农场。

“大”农场主变“小”主播

“来,关注一下我的快手账号,有什么好菜我都会发出来。”有了200亩地的梁付明,成了名副其实的农场主。“以前就十几亩地,和种花种草差不多,除了自己吃,再给大家伙分点,店里卖一点,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现在200多亩地了,身上就多了一些责任。”

梁付明说,为了爱心驿站与农田正常运转,他请的工人都是村里的留守老人,支付的工资略高于其他农场,对外售卖的价格要略低于市面收购价格,保证微薄的利润。为了蔬菜能够顺利销售出去,梁付明会在快手上分享他打理农田的日常,快要产出的时候就开始直播进行预售,也会在直播间帮乡亲们“带货”,逢人就让关注他的快手账号,于是就有了前面那一幕。多年的守护与付出,让梁付明夫妇得到了乡亲们的拥护与认可,多次被授予“罗庄好人”的称号。

梁付明与焦芹芹,一个热情亲切,把店里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一个踏实肯干,在农田里奔波劳累肯担当,他们都在老家找到了新方向,他们是父母的靠山,是家庭的脊梁,是家乡的守望者。梁付明说:“回到老家后,我们一度很迷茫,一路走来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人,现在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老家一样可以干事创业,还可以帮助乡亲们,这种感觉很幸福,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

推广

0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推动青梅酒团体标准发布 梅见成就长远品牌之路
下一篇:青岛地铁9号线承办城阳区地铁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现场观摩会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