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反催收联盟的欺诈陷阱:新型金融诈骗方式破坏金融市场秩序

2023-11-30 来源:永州新闻网

随着“反催收联盟”的日益猖獗,一种新型的金融诈骗方式正在中国金融市场滋生。这些机构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帮助债务人减免债务、延期还款为诱饵,通过传授逃废债款技巧、制造虚假困难证明材料等方式,达到恶意逃废债款的目的,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近期,这些反催收机构更是通过升级手段,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大规模的线上推广,以吸引更多的债务人。这些推广内容五花八门,包括情景剧型、攻略型、律师解答型等,以各种方式吸引债务人的目光。

这些反催收机构通过伪造病历、伪造血腥图片、恶意投诉等手段,让逾期者实现恶意逃废债款的目的。据调查,有些机构甚至提供了十几家医院病历进行减免申请,经核查发现,病例中有的主治医生已经离职3年,有的医院并没有相关科室,甚至有的病历与用户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这些反催收机构的运作模式也十分隐蔽和专业化。他们通过线上平台获取客源,再通过线下的“业务公司”进行协商还款等业务操作。这些“业务公司”甚至形成了完整的客服、运营、法务部门,运作十分高效。

然而,这种所谓的“债务优化咨询”、“逾期咨询”服务并非是帮助债务人减轻负担,而是为他们提供恶意逃废债款的手段。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也潜藏着法律风险。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的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代理人知道代理事项违法或被代理人知道代理行为违法未作反对表示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这也意味着,反催收代理机构进行相关虚假证明材料制作,消费者如知情也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一位曾经办理过反催收业务的李子(化名)告诉记者:“由于本身处于灰色地带,这些机构自身的安全性也难以保证。”据他介绍,他曾经在湖北某家反催收咨询机构办理业务,对方仅提供截图、录音作为结案材料,告知客户已沟通完毕,可进行部分还款。但李子却发现所谓“沟通好的方案”,网贷平台并不认可。当他想要回之前支付的2000元定金时,对方坚持已完成咨询,不予退还。

“反催收联盟”的猖獗行为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一大隐患。消费者应该了解金融市场的规则和还款责任,不要轻易相信反催收机构的虚假宣传。如果消费者遇到了逾期还款的问题,应该主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了解还款政策和相关规定。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咨询相关金融机构来获取更加可靠的建议和帮助。总之消费者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债务优化咨询”、“逾期咨询”服务等虚假宣传,避免自己成为恶意逃废债款的受害者。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钧山:国内这家半导体专用设备企业,今天上市了!
下一篇:2023金翎奖落定 盛趣游戏囊获“最具影响力移动游戏发行商”等五项大奖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