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江西都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构建宜居宜业秀美乡村

2024-01-31 来源:东方网

为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根据中央文件要求和上级安排部署,我县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线,探索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模式,围绕党组织战斗力强、村级干部队伍素质高、村级事业发展好、乡村治理成效明显,推进乡村“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五治融合,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乡村治理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建立县级领导联镇联村、县直部门结对帮村工作推进机制,指导中馆镇、三汊港镇成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镇政府相关线口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引领,项目化推进试点工作,将工作细化落实。二是建强基层堡垒。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采取三级(县乡村)共同抓、“四个一”(一名县领导联村、一名乡镇领导班子包村、一个县直单位帮村、一名第一书记驻村)整顿措施、五个工作机制(精准整顿、责任落实、跟踪指导、教育管理、成果验收)的“345”工作模式推动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完成整顿提升,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2021年以来,全县28个村党组织荣获模范机关党组织。三是优化治理机制。将乡村治理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建设总体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全县共建成行政村259个,其中农村(社区)595个网格,配备网格员688名,实现全县网格全覆盖。积极探索党群议事厅、“纳凉夜话”“围炉夜话”“亭堂议事”等议事协商机制,形成“诉、议、解、评”闭环模式,今年以来化解矛盾问题231个。

(二)育强人才队伍,健全乡村治理人才体系

一是加强主题教育学习。以乡镇党校为阵地,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政治站位,加强思想淬炼。把主题教育同推动乡村治理相结合,组织基层干部认真开展理论学习、检视整改,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引导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大任务中当先锋、做模范。二是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严格执行村党组织书记任职、履职、免职等备案程序,会同有关部门对需要调整的村“两委”干部进行联审,2023年以来共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7名,村(社区)“两委”干部59名,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人员,不提名为村(社区)“两委”初步人选。严格落实驻村干部推荐、审核、谈话、任职程序,8月底新调整轮换第一书记42名,工作队员91名,坚决杜绝临聘和有违纪违法行为并还在影响期内等人员加入驻村干部队伍。三是强化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制定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年度教育培训计划,重点把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范围,2023年先后举办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和新轮换驻村干部培训班,共培训973名基层干部,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移风易俗列为学习课程,提升基层干部治理水平。扎实开展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行动,鼓励符合条件的村“两委”干部提升学历,今年以来,报名参加学历提升人数达104名,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夯实基层基础。

(三)强化基层基础,筑牢乡村治理工作根基

一是高位推动压实责任。县委主要领导将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书记领航”行动项目及主题教育调研课题,深入中馆镇、三汊港镇等12个乡镇调研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列入全县综合考核单项奖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重要内容,助力村集体经济消薄增收。二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总结探索飞地经济型、资源利用型、资产经营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创收型、联村发展型等六类可复制推广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指导中馆镇银宝村进行土地资源流转,推动村集体经济突破百万,引领三汊港镇岭东社区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油茶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突破五十万元。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城乡环境整治“东风”,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全面实施垃圾治理、落实“门前三包”政策、村部维修改造、深化“三化”建设、清除“老破小”等“五大行动”,加强道路交通、物流体系、网络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三汊港岭东社区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发展乡村旅游项目,让居民吃上“旅游饭”。

(四)注重多元共治,提升乡村治理整体效能

一是深化自治实践。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激发村民自治意识,引领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之中,构建村民理事会、参事会、监督委员会,拓宽基层群众参与渠道。加强乡村自治组织建设和管理,制定一村一公约,全覆盖配齐配强以党员为骨干的“三会五员”,建立“周四说事”“小微协商”等议事制度,全面推广“诚信红线”“阳光用水”等自治模式,其中中馆镇小河村被评为全国议事协商创新试点单位。二是强化德治引导。深入挖掘群众身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典型事迹,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表彰活动,培树先进示范带动,好人引领文化风尚。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依托,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总目标,在24乡镇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00村(社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利用站所资源,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让德治建设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焕发强大生机。三是加强法治保障。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积极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站,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开展“五个一”暖心法律服务和“法律进乡村”活动,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深入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动“法律明白人”广场建设,发挥“法律明白人”在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占振川、曹开通)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笔尖上的年味儿——衢州平安产险开展“迎新年 写春联”年俗活动
下一篇:寒潮来袭!衢州平安产险来守护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