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中和农信:综合助农机构何以冲刺港股?

2024-03-18 来源:新华网

据港交所文件,中和农信于近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中和农信是服务中国农村时间最长的机构之一,公司的使命是服务农村最后一百米。资料显示,中和农信起源于1996年世界银行为四川省秦巴山区扶贫项目中创设的小额信贷扶贫试点项目,2000年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接管。2008年11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成立了中和农信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这也是中和农信目前在内地的运营实体之一。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和农信成为一家综合助农服务商,覆盖中国21省区的超10万农村,为这些地区提供农村普惠信贷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村消费品及服务和农村清洁能源服务等,赋能小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主。

其中,农村普惠信贷服务是中和农信的支柱业务。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以2022年总贷款余额计,中和农信在面向中国农村市场的非传统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一。2021年至2023年前9月(下称“报告期”),公司实现总收入22.24亿元、24.29亿元、22.72亿元。其中,农村普惠信贷服务收入分别占比74.7%、75.5%、65%。贷款业务收入仍占大头,但近期占比明显下降。根据资料显示,以同期商品交易总额计,中和农信也已成为面向中国农村市场最大的线上农资和农机具销售商。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农村市场仍有大量的信贷需求未被满足,总额估计达人民币10.8万亿元。据其预计,未来农村普惠信贷市场规模还将不断增长,2027年将达到15.9万亿元,2023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6%。

扎根“难啃”的农村金融市场

与银行类持牌金融机构比,中和农信的利率明显较高。但中和农信在招股书中援引报告称,其提供的利率总体上接近其业务所处市场的当前市场利率的相对底部。这是为何?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中和农信的农村普惠信贷业实际贷款年利率可达到17.5%、17.9%和17.8%。同期农商行等同业的利率水平在5%左右。需要指出的是,以一年期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这一规定并不适用于中和农信这类持牌金融机构。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专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它们提供给农村的贷款利率相较于城市居民和中大型企业客户的要高。这并不奇怪。一直以来,农村金融市场就是块难啃的骨头。

中和农信的农户贷款利率较高,与其综合成本尤其是融资成本较高有直接关系。不同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大量吸储、同业拆借、债券融资或者从人民银行获得支农再贷款与扶贫再贷款。中和农信相对融资渠道更窄,融资成本也更高。有业内人士估计仅融资成本就约为7-8%。在此基础上以合理的利差放贷以确保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贷款利率自然要较高。

在资金来源方面,中和农信主要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及合作信托公司设立的信托计划(表内贷款)、以及合作银行拨付的信贷产品及贷款(表外贷款)。招股书显示,截止去年9月30日,中和农信的表内贷款、表外贷款金额分别为100.8亿元和75.55亿元。

除了融资成本,农村小额信贷服务还会产生“金融逆行成本”。比如,中和农信为小微农户提供贷款服务,目前业务规模较小,尚未实现规模经济。同时,由于中和农信实行上门服务的业务模式,导致其整体运营成本较高。

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顾雷曾表示,中和农信实行上门服务,没有其他的手续费,所以农户支付的利息实际上为“到岸价”;而银行等机构提供的是“离岸价”,因为银行等常规金融机构很少提供上门服务,并且部分机构可能要求农户购买保险,所以农户除了支付利息之外,还有可能支付其他成本。

“客观上,许多农村客户的贷款需求期限短,接受服务到位便捷灵活的小额信贷,综合成本依然是划算的。” 顾雷说。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和农信的业务覆盖全国21个省份的近500个县域,扎根超过十万个村庄,辐射近2亿农村人口。与此同时,公司在近500个农村本地服务网点中依靠超过6400名服务团队成员和超过11.8万人的村级合作伙伴直达农村用户。

2023年前三季度,中和农信的销售及营销开支达到6.96亿元。招股书显示,目前中和农信的乡镇服务团队都是从当地居民中精选得到,其要求乡镇服务团队必须与其所服务的农户居住于同一乡镇等。中和农信还要求乡镇服务团队根据当地的农时和农民忙闲程度,上门服务当地农户,通过陪伴式服务建立扎实的客户信任,向农户推荐最适合的产品或

这或许解释了中和农信业务能够在广大农村地区扎根的原因。

仅次于农信社的第二大优势产品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农村“备战”农耕生产的关键节点,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等生产资料都亟需资金。农民大都面临着资金周转或扩大生产的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助农贷款其实每一笔都非常关键,关乎着农业生产的进行,“错过一个时间,就可能要等一年了。“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农村普惠信贷市场规模(本金不高于20万元的贷款)从2018年的5.1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7.8万亿元,期间符合年均增长率为11.2%。

另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末,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47.26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上年末高1.7个百分点。可见,农村市场对贷款需求日渐增加。

然而,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的“融资难”的问题,农村用户仍面临着定制化产品及服务缺乏的困难。

在中国农村地区,农户一般小而分散。有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农村经营主体中有98%均为小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而这些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缺少抵质押物和担保条件,零散经营,规模比较小。农民对贷款等金融产品不了解,需要面对面服务。另外,农民征信不足、互联网大数据缺失,金融机构难以评估其信贷风险和还款能力。而目前银行等信贷机构针对“老赖”限制高消费、限制飞机高铁出行的手段也难以适用于农民。同时,传统大中型金融机构往往还只覆盖到市县一级。

这些原因导致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仅有线上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难以跟上日益增长的农村信贷需求。

2024年的“一号文件”指出,在金融支持“三农”方面,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

从客户结构看,中和农信充分聚焦在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足的农村市场。中和农信在招股书中指出,缺乏足够信用信息的农户向传统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难度较高。而中和农信的客户多为不能享受到银行等常规金融机服务的小微农户,其客户在还款之后的一年内,复借的人数占借款人总数比重为53.7%。

目前,中和农信旗下的贷款产品包括“极速贷”、“惠农贷”、“农分期”。其中,“极速贷”由AI驱动进行信用评估,后两款产品除了AI评估,还需要结合线下团队进行尽调。这三款产品笔均规模为6731元、58577元、22567元,加权平均贷款期限为9.2个月、11.9个月、11.6个月。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中和农信累计为280万位农村客户提供超过690万笔,共1387亿元小额贷款。

“(中和农信农村小额信贷)20万以上额度很少批,需要跨级终审。先息后本1分5的利息,听起来挺高,但对于很多没啥条件资质的农户来说,是仅次于当地农信社的第二大优势产品了。” 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和刘昊然共赴“山夏新旅”,探路者2024夏季全系列产品焕新上市
下一篇:系牢安全“思想锁” 拉紧安全“生产弦”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