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某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纪实

2024-06-14 来源:永州新闻网

以传统文化为“针”,牵引育人“多股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00后”青年学员普遍成长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热点快速更新的大环境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某队坚定推进“两个结合”走深走实,着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思想教育,承接起“摸思想、激活力、聚共识、促实干”的育人链路,助力青年学员扣好军旅人生“第一粒扣子”。

“大漠荒凉边关苦,却是卫青、霍去病施展抱负的好地方!我毕业也要到那里奉献青春!”古城西安白鹿原下,走进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某队砺志讲坛,专业排名第一的大二学员黄颉正在和战友们分享历史名将。讲到激动时,他举起右拳并紧握表达自己“三到”的决心,迎来战友们阵阵掌声。

尚有两年毕业,想去边关建功立业的“火苗”却早已在黄颉心中燃起。他说,这颗火种来自队里一次以边塞为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

“为何匈奴三百年不敢来犯?”那次讲座,教导员王海龙串讲汉史时抛出问题。看着面面相觑的学员们,他借西汉名将陈汤之口,破开历史迷雾:因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以史喻今,启迪心智。横亘两千多年的历史强音迎面而来坚定而炽热的叩击着黄颉,龙城飞将、边关冷月的画面显应眼前自那时起,他的心中多了一抹对大漠孤烟的向往。。

在这个学员队,类似的转变并不是个例。军队院校本科的前两年往往处于打基础、固根本的阶段,面对个性特点鲜明、感性认识丰富的青年学员,该队逐步探索走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路子,激发学员涵养品性、铸魂强能,为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提供着历史启迪和精神动力。

文化为针,把思想教育与军校课堂织成“一张网”

两年多前,王海龙任初学员队教导员,开展教育时面对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总觉得和学员内心“隔了一层纱”。在一次旁听《大学语文》课时,教员讲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王海龙下意识联想到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革命历程,更联想到一代代共产党人奋斗终生的“大同”理想,王海龙的内心也变得热血。“都是年青一代,我的感动也一定能感染他们。”带着这样的想法,他尝试着把所思所悟融入思想教育教案。”

在后来的一次教育中,王海龙从课堂教学联系到政治教育从诸子百家对大同的理解,串讲到近代以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大同理想成为了针线,穿引着一颗颗年轻的心共同飞扬。临近结束,王海龙看着台下一双双意犹未尽的眼神,他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让思想教育与基础教学形成合力,更能成为学员的良师益友。受此启发,他开始尝试借用《入学》《论语》《传习录》,把政治教育装点得古香古色:以“晏婴辞礼”话廉洁,用“苏武牧羊”论使命,借“相敬如宾”谈婚姻……不仅如此,队里还结合学训间隙和党团活动,开后诗词赏析、文化互讲等小活动。

“当年万里觅封候。四马成梁州……””一次活动中,学员杜华阳将《诉衷情》的上下网用高品与悲枪两种腔调进行演绎,展现着陆游的亦胆志心:“依我看,宋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但却在一次次妥协求和中走向灭亡,所以,新时代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一席慷慨陈词,激起很多学员的爱国情报国志。

“上次您讲《传习录》大家感受都很深,这次和您分享感悟也代表大家来‘催更’。”

“以后像军旅诗词接龙的活动能不能多开展一些?”学员们的正向反馈,让王海龙渐渐有了些许心得:以传统化为针,找到大一大二学员基础教育中人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员自身爱好的结合点穿针引线,帮助大家深化学习质效、熟悉传统文化,启迪青年心智。

短短两年,如今军旅诗词大会成了队里的人气活动,学员们化身“文豪武将”一较高下。军营“飞花令”、边塞我来讲等环节不仅让大家心中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格愈加清晰,每一名学员对传统文化也多了一份自信和坚守。

这个学期结束,吴森俊即将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回首两年成长他十分感慨:“原本以为部队就是令行禁止、学习训练,很幸运能在历史人物陪伴下穿越时空,感受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的真理之光。我对未来的军旅生活更加笃定!”

历史作卷,让彪炳春秋与强军征程相得益彰

浓厚的氛围孕育着更多可能。面对良好势头,队长朱剑辉决定以此为抓手乘势而上,打造“历志”讲堂和精武练兵场,进一步培养学员们的胜战思维。

57年前,学员罗睿的外公随部队奔赴战场参加援越抗美战争,英勇作战并立下战功。从小听着红色故事的罗容受到感召并考入军校。入伍以后,他多次和室友讲述自己的红色家史。不久前,队长邀请罗睿和外公远程连线,与战友们共同感悟老一辈战斗英雄的光辉事迹。

“无论什么年代,想打败敌人,平日里必须精益求精!只有文样你面对炮火才有底气……”面对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老英雄以史为镜诉峥嵘,几度声音哽咽;屏幕的另一端,罗睿和战友们屏气凝神、神情肃穆,仿佛跟随老人跨越时空,回到硝烟炮火中,亲临老英雄们用生命成子的阵地……

“稽古振今,士风一奋。"在朱剑辉看来,“历志”在于以历史明志。走进讲堂,两侧电子屏轮番展示着郭子仪、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爱国名将故事,在这里,学员们得以和历史英雄对话,向古今战例取经,从十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集智明志。“马陵之战的胜因是孙膜依靠地形特点,设伏歼敌。”

“我有不同看法,他是和庞涓打赢了心理战……"

最近一期“精武练兵场”,主讲人张括结合自己在《军事地形学》的所学所悟,通过建模推演了马陵之战的成败原因。不料刚进入讨论环节,战友王研旭却提出不同意见,双方展开激辩。“要先厘清先决条件和战场背景综合考虑,孙膑的“减灶计就是一种心理战……”特约评委郭嫦娟教授的点评,又将话题引入另一个维度。“心理打击、舆论攻击在现代战争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伊拉克战争,美军架设空中广播站并投放宣传单,极大影响了对手作战信心,而当下的俄乌、巴以……”王勇教授也就着话题也加入讨论。

“练兵场就要锻炼这种军事思维。”朱剑辉说。每一期开头都会有一组学员以推演或短剧的方式演绎自己对军事理论的研读心得、经典战役的分析调研,随后由名师专家参与讲评,并引申向对当下相关军事领域进行科普,让大家直观了解过往、捋清历程、展望当下。

学员楼烜泽就是受到精武练兵场的启发,从对新闻写作有兴趣到利用课余研究奥论战认知战。如今,他已经成长为学院小有名气的骨干。今年年初,学院机关组织奥论骨于进行舆情处置模拟演练,“战场”上,楼烜泽多次“声东击西”对“敌”进行虚假舆论干扰,大放异彩。学员赵驰字、崔梓豪等人则对平时练兵场上推演的战例案例分析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出一套“战法兵书”在去年参加全国兵棋推演大赛时,早有准备的他们接连过关斩将最终斩获省级-等奖

学以致用,让传统文化跨越时空指引青春方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今年寒假,学院组织寒假教育实践活动,队里的学员纷纷主动报名,除了革命纪念馆和红色史馆,不少学员都想结合自己的所学所获,实地探访历史名迹和古战场。学员徐立兵就心怀敬意深入大漠来到玉门关下,迎着寒风捧起黄沙,近距离感受仰慕已久的《凉州词》。

“同学们,我现就站在玉门关下,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架起相机,徐立兵主动为战友们录制自己的实践感悟。临行前,他面向玉门关,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寒假期间,王海龙还会每天给学员们点对点分享经典篇目解读,推荐周边红色资源和历史名迹:“这样小火慢炖、融盐于看最能让大家实现情感认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无数先哲圣贤们的共同智慧。如今很多学员也都将这种观念落在实处。寒假归来,他们自发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历史足迹影像展,评选家乡文化传播大使,让五湖四海的每一颗火苗,融汇在军营大熔炉。

去年11月,空军第五届国际学员周在西安开幕,多国的青年学员走进空军工程大学交流互鉴。学员徐世勋发现,一位阿塞拜疆学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浓厚。

面对这个难得的机会,徐世勋决定发挥自身英语特长,主动为外军学员翻译讲述《论语》和《孙子兵法》。从“有朋自远方来”到“仁者必有勇”;从“上兵伐谋”到“安国全军之道”,在徐世勋的启发下,中外的青年军校学员共同以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为载体,领略着中华先民的智慧结晶,也在一次次交流互鉴中,构建起各国青年军人们珍贵的友谊。”

国际学员周临近结束,那位阿塞拜疆外军学员还用并不流畅的中文,为徐世勋读了几句《孙子兵法》表示感谢。分别前,徐世勋特意将一本英文版《孙子兵法》和自己的国画作品分别送给几位同寝室的外军学员作为友谊的见证。

“这就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功’,能够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赋子我们笃定和自信!作为中国军人,这十分光荣与自豪!”

送别外军学员,徐世勋既留下了一份珍贵友谊,更对文化二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以史为镜,方知兴替;以英雄为镜,方传其志、承其魂。像徐世勋一样,许多青年学员都选择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躬身实践中增强信赖和信心。当青春的力量被赋予历史文化的‘内功’,他们还将继续追随英雄前辈和先哲先贤的步伐,握紧时代的“接力棒”,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奔赴部队,走向战位,建功一线。(钟紫舟 林伟斌 唐元昊 衣学斌 王宇恒 张云超)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我爱我家24周年,社区公益+乡村振兴双引擎硕果累累,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