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自有重逢处,努力图南不用惊。”
民国故事十有九悲,只是因为在某个被触动的瞬间,我想知道这部剧呈现了怎样的故事。可能是沈图南和沈近真兄妹在车站那遥遥一眼却成了最后一面过于让人心痛,使得我很想看看他们有怎样的人生。
乱世岁月在历史书中寥寥几笔带过,教育总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才会完成闭环。在剧中很多地方我都会真切感受到时代的缩影,书中记载的“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强取豪夺的重要工具”,建设库券使得底层人民的穷苦不堪的场面使得这段文字在此刻具象化,时代的一粒尘埃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这部剧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都十分形象,出身寒门却怀揣理想的魏若来,见证腐朽后最终坚定选择了红色道路;表面上不谙世事的大小姐沈近真,背地里却是守护革命的上海地下党工作者;林樵松虽然阵营不同,但侵略者来临时作为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使他在牢房中仍表达出誓死请战的意愿……但我,似乎格外欣赏沈图南——鲲鹏背负青天,而后乃图南。
沈图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国者,不然他不会放弃欧洲优越的条件回国效命。大中华在那个时代积贫积弱,他信奉着三民主义,渴望用三民主义指引当下的中华走向兴旺发达。在第一次见到魏若来的时候,他就肯定了其报效国家的想法,之后也一直强调其要恪守初心。沈图南的爱国之心无须质疑,只是他一直被关在了民族资本家固有的软弱性牢笼里,用“政治,是妥协的艺术”的思想麻痹自己。他是固执的理想主义者,他会唾弃自己的软弱,也会痛恨自己成为帮凶,但他也执着于理想的火种。他一直觉得沈近真是幼稚的,直到最后才意识到是自己坚持的道路选错了,坚守的三民主义也已经变质了。信念的崩塌无异于一场剥皮抽骨。他在说服魏若来,逼问沈近真的时候何尝不是在说服自己,但理想已经从根上腐烂,从后来他初到苏区表现出首先迷茫、而后释怀、最后欣慰的神情,也深刻表现出理想与信念的破而后立。
这部剧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很庆幸自己能够诞生在一个和平年代,但也遗憾没有在革命时期见证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看到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只能够通过历史书上的文字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小时候总幻想自己是世界的主角,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通过这部剧我明白了生活没有真正的主角,也不存在主角光环,因为历史没有光环,只有前辈们的前仆后继,一步一个脚印才有了今天的和平时代,自山来,追风去。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五粮液普拉斯:一只瓶盖的创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