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高铁成环,齐鲁大地腾飞新引擎

2025-02-19 来源:永州新闻网

2024年10月21日,G9227次复兴号列车从莱州站出发驶向烟台,标志着潍烟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其如同一条银色丝带,实现了胶东半岛高铁的闭环,加速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至此,山东已有13条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047公里,位居全国第一。

从"一横一竖"的骨架初建,到"五向出省"的立体网络,山东高铁的跨越式发展,既是中国基建奇迹的缩影,更彰显着交通强国战略在齐鲁大地的生动实践。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进阶之路。回望2008年胶济客专贯通时的"零突破",到2011年京沪高铁带来的"十字交汇",山东高铁发展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2018年济青高铁通车,让济南青岛迈入"1小时生活圈";2020年潍莱高铁缩短胶东半岛时空距离;2023年济郑高铁打通西向通道;2024年日兰高铁全线贯通……年均增长超200公里的"山东速度",让高铁网络从"单线突进"转向"多维织网"。特别是2025年潍烟高铁通车后,胶东五市形成"高铁环线",青岛至烟台缩短至1小时,真正实现"半岛一日生活圈"。这种"以线串珠、以网带面"的布局,让16个地市全部迈入"高铁时代",为区域协调发展铺就快车道。

高铁红利激活发展新格局。在龙口南山国际滑雪场,手持高铁票享受景区半价的游客络绎不绝。"济青快线"将滑雪专列运行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带动客流量同比增长35%,催生"冰雪经济+高铁旅游"新业态。高铁网络如同毛细血管,将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高效输送至县域经济,让"总部在济南、研发在青岛、制造在潍坊"的产业协同成为现实。

从区域枢纽到国家动脉的定位转换。

作为全国率先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省份,山东正从"省内成环"向"跨省互联"升级。目前,山东高铁出省通道增至5个,向北衔接雄安新区,向南直通长三角,向西对接中原城市群,向东经青盐铁路连通东北亚。"四通八达"的枢纽地位,让山东在"双循环"格局中承担起战略支点功能——2024年,高铁带动的省际贸易额突破1.2万亿元,沿线城市吸引外资同比增长28%,"轨道经济"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山东高铁建设的"硬联通"正催化出区域协同发展的"软实力"。高铁成网重构着齐鲁大地的时空版图,更昭示着交通现代化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层赋能。未来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的不断完善,山东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展现更大作为。(杨泽琛)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京东上门护理的男护士火了:有7年重症监护护理经验!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