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漳州至汕头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漳汕高铁)漳江湾跨海特大桥海上首个桩基开钻。
漳汕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沿海高铁通道的关键工程,不仅彰显了我国在复杂海域施工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将深远影响粤闽两省的交通格局、经济版图与人才流动模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织密“黄金海岸线”,升级联通格局。漳汕高铁北接福厦漳高铁,南联汕汕高铁,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与长三角城市群,形成贯通南北的“黄金海岸线”。其设计时速350公里,将漳州至汕头的行程压缩至1小时内,更通过预留的汕头东站实现六区一县高铁全覆盖。这种“轨道上的联通”不仅加速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跨区域流动,更让潮汕地区与福建、浙江的产业协作突破地理限制。漳汕高铁建成通车后,将会促使汕头与福建长乐、浙江义乌的供应链协同因高铁网络而更加紧密,推动“中国产业带”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激活“蓝色经济圈”,释放产业提升潜力。作为沿海高铁通道与港口群的重要衔接,漳汕高铁将彻底解决厦深铁路货运能力不足的瓶颈,释放沿海铁路货运潜能。这为沿线石油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临海产业提供了物流保障,助力粤东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带”。同时,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将推动汕潮揭都市圈与厦漳泉城市群形成“2.5小时经济圈”,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多个沿线城市将依托高铁枢纽优势,加速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数百家企业的落地升级带来无限机遇。
畅通“人才活水渠”,加速人才共享。高铁网络的完善打破了传统行政区划对人才流动的束缚。随着漳汕高铁与汕汕高铁的“双通道”成型,汕头与粤港澳大湾区、闽浙等地的“人才虹吸效应”与“反哺效应”将双向增强。大湾区的科技人才、管理经验可通过高铁快速导入粤东,另一方面,汕头的侨乡资源、产业基础也将吸引更多闽浙人才前来创业,人才要素的高效流动,将推动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漳汕高铁的建设,既是交通基础设施的跨越,更是区域发展逻辑的革新。它以“轨道上的联通”破解了“散状城市群”的协作难题,以“产业大通道”激活了海洋经济的澎湃动能,更以“人才活水渠”重构了区域竞争格局。随着漳江湾特大桥等关键节点的突破,这条“黄金海岸线”正从蓝图变为通途,为粤闽两省乃至整个东南沿海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柳州工务段 刘俊良)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红运郎即日起停止发货,300吨限量开启超高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