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有句谚语:最可怕的敌人是没有坚强的信念。多年来,黄辉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成为自己心中那个最好的自己而努力。如今,他用16项铸造专利,为自己奠定了中国高端汽配市场的领军者地位。
奠定基础
黄辉少年时期就对英语科目非常感兴趣,那时候在别人眼里难学的科目,成为了他拿分的利器。那时候,他几乎每天都要听英语广播,对语言的掌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高考时,几乎所有志愿都填报了英语专业。
大学毕业后,黄辉如愿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黄辉就在教学之余开始自学一些外贸知识。后来,他所在的城市有了第一家美国的独资企业,想要招一名翻译,黄辉就在朋友的怂恿下去应聘了,没想到他的英语水平得到了用人公司的赞赏。就这样,他从一名英语老师成为了外资企业的翻译。
当时这家公司有很多进口车辆,自然也就涉及很多车辆维修的事情。黄辉跟在一个美国专家身边,但凡有车辆维修的事情,黄辉都要做好翻译工作。也正是那段时间,黄辉对车辆维修和汽配知识的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业务的增多,黄辉的英语口语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知识面拓宽了许多。
后来,黄辉所在的城市开始成立外贸公司。他们公开面向社会招聘,黄辉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应聘了。结果他从众多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了3位应聘成功者之一。第一次正式做外贸,黄辉就迫切想要补充一些外贸知识。于是,他把自己获客的渠道放在了参加“广交会”上。
在广交会上,黄辉结识了几个客户。他第一笔外贸业务就为企业赚了15%的利润,并迅速在这家外贸公司站稳了脚跟。但由于当时的负责人不懂外贸,很快企业就资不抵债,业务停摆。就在黄辉感到迷茫的时候,他接到了外贸局的电话。原来是一家大型国营机械加工厂接待了一位美国客人,涉及到一些汽车配件方面的业务。但这家工厂对外贸业务一窍不通,就到外贸局求助,外贸局领导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黄辉。
黄辉懂外语,懂外贸流程,是外贸局的第一人选。所以他被推荐给了这家国营工厂。这是美国一家做汽车改装业务的公司,黄辉全权负责相关业务的出口环节。黄辉说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其实难度很大。当年美国方面的一个工程师在车底进行维修,他要求工程师递给他Allen Keys,黄辉就跟工人翻译说对方需要一把钥匙。美国工程师非常不解,经过几次沟通,黄辉才知道他要的是六角扳手。这也让黄辉大为窘迫,词典上都查不到的词汇自己怎么能熟练运用呢?从此,他更坚定了自己要尽早多熟悉业务的决心。
当年看似很戏剧性的一个故事,改变了黄辉,也为黄辉如今在高端汽配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高端汽配市场
与美国汽车改装公司的合作,让黄辉增长了见识。但很多时候天不遂人员,尽管黄辉在与对方的合作中使尽了浑身解数,还是因为当年的国营企业设备老化,几批产品都不符合对方要求,让美国客户非常不满。加上当年的国营企业自有资金捉襟见肘,不能从研发上提供支持,这次合作不但没能缓解企业的困境,还让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消极。
2001年,企业陷入破产的边缘,不得不与美国客户解约。因为之前的多次接触,美国客户对黄辉的人品和能力非常信任,于是找到他,竭力劝说他来组织生产,然后由美国客户在美国进行产品营销推广。
黄辉在经过认真思考后,于2002年成立了江西桑格瑞高性能配件有限公司,专门为美国客户生产用于赛车运动的汽车零配件。为此,黄辉还专门去美国观看了这项运动。黄辉见他们在泥泞的赛道上玩漂移,在颠簸的山地赛道上攀爬,甚至会去翻越一些障碍。这让他对这项运动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让他对高性能汽车零配件市场有了新的认知。
他明白,这样的赛车零配件,对性能的要求,不是一般汽车零配件生产商所能生产的。要达到要求,就必须慎重选择合作伙伴。于是,他动员了自己一个朋友一起来建厂,生产赛车用的高性能零配件。
但企业初创,加上资金不足,能购买的设备有限。于是黄辉想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改造,把原有的低端设备改造得更符合生产的要求。于是,黄辉托人找到一位已经退休的技术工程师薛工,他与薛工一起制定了技改方案。那一段时间,他着魔一般吃住都在厂里,几乎不分日夜。最后技改方案确定,先从发动机内的摇臂入手进行改造。
摇臂虽然很小,但却有11个配件装配而成,并且对每一个配件的精度要求都非常高。单一配件的精度就已经足够艰难,更何况组合起来呢。于是,黄辉也找到一些协作工厂,部分小配件就交给他们负责。每当这些协作工厂有任何问题,黄辉都会带着薛工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去解决问题。
正因如此,黄辉历经艰难,对每一个配件的生产环节都了然于胸,甚至对一些钢厂制造材料的配比都去做研究。一些黄辉此前从没听说过的稀有金属都成了他的研究对象。对此,黄辉无数次去钢铁厂跟技术工程师沟通。最初,因为钢厂工程师对黄辉并不了解,甚至直言如果黄辉的采购量不大的话,他们是不想接这个单子的。因为在这样的合作中投入大量精力,显然不符合钢厂的利益。但黄辉每次都尽最大能力去提升采购量,并极力说服他们帮忙生产。
与此同时,黄辉每天也在翻阅大量的书籍,去解决相关问题。甚至跑到一些专家家中去请教,什么样的材料配比才能生产出自己需要的零配件。大多数时候,黄辉在钢铁厂一住就是一个礼拜,他甚至在什么温度下添加什么元素都弄的清清楚楚。这时候的黄辉,已经是行业内最权威的专家了。
这样的日子,黄辉过了3年。3年后,黄辉拿出了6个系列60多个型号的摇臂。美国客户对黄辉提供的产品非常满意。如今,黄辉的企业早已是客户眼里的一站式摇臂采购基地。
研发与成就
随着客户的销售量越来越大,黄辉的市场份额也逐步增长。他用了5年时间,把自己在高端汽配行业的出口量级稳定在国内领先的地位。
但随之问题又出现了。随着业务的提升,人们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认为能提供温饱的业务,现在也增加了对情绪价值的要求。有时候,新进来的年轻工人会喊脏喊累,并且对待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009年的时候,黄辉想到用提升设备自动化来改善工作环境。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黄辉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设备提升方面。在花费了300万左右的投入后,黄辉为工厂引进了机器人和机械手。及至用机器人和机械手生产的成品出现后,黄辉才真正看到了“新装备”的好。一方面是解决部分工种的安全性问题,二是提升了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并且产品的精度也得到了提升。
后来,黄辉又遇到了技术检验的瓶颈,就是检验效率不高。有一个客户在装机后,发现他们出售的发动机里有一台出现严重故障,直接造成损失达8万美元以上。经过检查发现是黄辉生产的一批8000多支的摇臂当中,出现了2个断裂的产品。运行后,造成发动机直接报废。尽管产品不良率符合合同中0.00025%的规定,但黄辉认为一旦出现故障,客户的损失就是100%。责任确定后,黄辉也毫不犹豫地赔付了客户所有的损失。同时,黄辉根据8D整改报告,开始着手寻找根治此类问题的措施。
最终,黄辉确定是产品在装配过程中,滚轴与中心轴的平行度出现了偏差,导致高速运转后产生了发热变形,最终整个摇臂散架,掉落在发动机内部。找到问题后,黄辉带领团队,利用5天的时间,研制出了能够确保精度的装配工装。与此同时,他还研发出了0.5秒/支的检验工装。经过改进后,实现了对平行度100%全检的目标,从根本上杜绝了此类问题的发生。
尝到了技术革新的甜头,黄辉在这方面加大了力度。很多时候,他都是身先士卒,在企业内大力提倡技术创新。很快,黄辉的团队研发出了一系列的产品加工手法,均为国内首创。
在工作中,黄辉发现曲轴上的斜油孔对于曲轴的润滑相当关键。因为这种配件在普通车上的曲轴是不需要的,而赛车曲轴则必须要有。否则,曲轴可能因极高速运转而发生烧灼或者报废。当时,在国内没有加工斜油孔的专有机床。黄辉就与公司的工程师一道,经过长达半年的苦心钻研,研制出了既能保证精度,又能保证效率的专有夹具工装。
小结
如今,黄辉已经带领他的团队获得了16项在锻造工序上的国家专利,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而黄辉,早已是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号称美国赛车第一号曲轴的C公司是他坚定的合作伙伴。在不久的将来,黄辉还将带着他最新研发的产品亮相在世人面前。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工作室的匠心——天津科技大学璞玉团队工艺制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