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企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创新"田间法治课堂" 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2025-08-31 来源:永州新闻网

  清晨六点,黄州区陈策楼镇集市已是人声鼎沸。镇口的老槐树下,一场特殊的"田间法治课堂"正在开讲。黄州区烟草专卖局的普法小分队利用赶集日,为乡村零售户带来量身定制的法律知识套餐,让法治甘霖滋润乡土大地。

  移动课堂赶大集

  针对乡村零售户分散、学习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区局组建3支流动普法小分队,创新推出"赶集普法"模式。每逢乡镇赶集日,队员们清晨五点出发,带着法律展板、宣传手册和移动音响,在集市入口摆开"法治地摊"。通过当地方言讲解案例、发放图文并茂的"法律明白纸",让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年店主也能轻松理解《烟草专卖法》要点。今年以来已开展赶集普法28场,覆盖全区4大乡镇。"以前看到法律条文就头疼,现在他们用土话讲案例,我这个老头子都听得明明白白。"67岁的零售户张大爷咧着嘴笑,手里攥着刚领到的普法小卡。

  案例教学接地气

  聚焦乡村常见法律风险,开展靶向式案例教学。选取无证经营、真烟非法流通、向未成年人售烟等典型案例,制作成方言版法治小故事,通过移动广播循环播放;设置"法律问诊台",接受现场咨询,即时解答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发放"风险提示清单",列出乡村店铺最易触发的五类违法行为及对应罚则。在堵城镇集市上,零售户王婶听完案例讲解后恍然大悟:"原来帮亲戚代卖卷烟也算无证经营,差点好心办坏事!"她当场将代售的卷烟退还亲友。

  结对帮扶促长效

  建立"法治结对"长效机制,巩固普法成效。每位专卖队员定点联系5-10户乡村零售户,每月上门开展"法治家访";创建"乡村法治微信群",及时推送法律知识和风险提示;培养23名"法治示范户",发挥邻里传播效应。如今在黄州乡村,"有事找法治结对员"已成为零售户的共识。零售户李大姐的店铺最近挂上了"法治示范户"标牌:"以前有问题到处找同行问,现在随时打电话咨询烟草工作人员,他们比亲戚还耐心!"

  从城镇到乡村,从店堂到田间,黄州烟草的普法脚步丈量着法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当法律条文转化为乡音俚语,当执法者变身普法知心人,法治的种子便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绽放出和谐共治的花朵。(吴宗霖)


0

-推广-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本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黄州烟草:筑牢食堂安全防线,守护职工舌尖幸福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