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5日,这一天对操驰有着特殊的意义:她拿到了钓鱼台国宾馆授予的收藏证书,她的瓷板画“秋露”“如意荷塘”“观音像”和瓷瓶“禅荷”四幅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翻看操驰的简历,记者发现她是东方彩墨艺术馆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瓷板画艺术家,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广东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实际上,她并非科班出身,这一切都是她几十年磨一剑磨出来的。那么,此次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并陈列出来的作品有何独特之处呢?
操驰艺术品收藏仪式结束后,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中国作家协会、环球企业家杂志社主编石厉等11人随即举行了陶瓷艺术研讨会,对操驰的作品进行了研讨。
“操驰是个另类。”王山说,一方面是她人本身的另类。操驰的创造性、突破性和想象性在传统工艺美术界和美术界都是极少的。一方面是她作品另类。她是在工艺美术和美术的夹缝中生存,在她的作品中,既有工艺美术的元素,也有美术的元素。仅从工艺美术来说,其分类就有11大类、50中类和1181个小类。而陶瓷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她想要用好这些门类,必须掌握每一种小类。”
看这幅作品,王山觉得粗看似乎很粗犷,但细看是粗犷和细腻两者之间的对比关系。人物周围给人一种虚拟之感,此处作者用了粗犷的瓷器肌理来表现不可触摸的,人们无法感受到的东西。如此一来,为整幅作品构建了一种大环境。
在人物的细节上,作者采用的是平整的瓷器和线条勾画出立体的效果。此外,作者还把作品中人物的服装和人物本身的骨骼结构都惟妙惟肖地结合在一起了。“这非常难得。”王山说。
苏格拉底认为,美是创造。操驰的作品特色就是把这种创造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操驰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孤品。“每一幅画都是对语言的解读,这是道的高度。”中国作家协会、环球企业家杂志社主编石厉点评说,操驰这种对艺术的探索是有价值的。再者,在绘画技法和新材料的运用上,操驰勇于突破,勇于尝试不同的方式。
总体来说,整幅作品给人的感觉很有冲击力。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操驰以陶瓷为载体,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再加上独特的现代技法和创新,使得这幅作品具有了“四美”和“四气”——东方之美、华夏之气;婉约之美、灵动之气;艺术之美、人文之气;粗犷之美、宏阔之气。
操驰表示,今后将继续不断创新,为中国陶瓷绘画艺术进步做应有的贡献,在国内外继续弘扬中国的文化内涵,做传播中国陶瓷艺术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