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为幸福而歌唱”——当塞内加尔著名艺术家,89岁的杰拉德·舍耐先生在给记者赠送的诗集扉页郑重地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我感觉他的生活也充满了诗意、创造、宁静与愉悦。一个夏日的周末,记者造访了位于达喀尔近郊的艺术家。
大西洋旁的小天堂
塞内加尔位于非洲大陆的最西段,首都达喀尔毗邻浩瀚的大西洋,风景秀丽,气候凉爽,有许多优质度假村,许多西方游客常来此地休闲放松,记者有幸也去过一些,感受过此地不一样的休闲文化。但当记者踏入舍耐先生的艺术村时,也不由得为其中浓郁的文化气息与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震撼,发出“真是太美了”的感叹。
整个艺术村里,所有的建筑都是精心设计、别具一格的,不像其他酒店一样模式化、千篇一律。艺术家们充分利用了木材、茅草、石料、贝壳等天然材料,融非洲与西方风格于一体,并且非常注意建筑的每一个细节,自然又不失精致。艺术村中除了舍耐先生的办公室和自己设计的居所外,还有画室、展览厅、雕刻工厂、小剧院、音乐表演区等为艺术家服务的区域,以及诸多客房、餐厅等,这些都对外营业,为来住宿观光的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整个艺术村规模适中,绿树成荫,路边的草地上矗立着舍耐先生自己创作的雕塑。他不但亲自带领记者参观整个艺术村,讲解他雕塑的含义。还带记者聆听了非洲当地乐器——克拉琴的演奏。音乐家悠然自得地在帐篷里弹着琴,对我们这些外国游客的到来报以热情的微笑,然后继续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琴声叮咚如溪流般舒缓动听,整个艺术村在非洲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宁静又充满活力。
舍耐先生说,整个艺术村都是自给自足,电力完全依靠太阳能,水通过村里的水井和水塔实现自循环。村里还有自己的砖厂,为建设提供材料。除了吸引大批塞内加尔和国外艺术家在村里居住、创作之外,村里还有客房、餐厅、酒吧对外营业,长年客源不断,可以满足艺术村的日常运转,并为艺术爱好者及学校学生提供绘画、雕刻、蜡染、戏剧、形体塑造、瑜伽等多方面几周至几个月的培训课程。村里的艺术家还经常参加国内外艺术展出和交流,他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创作环境。整个地区的2000多居民,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艺术村服务,带动了当地就业。艺术村里所有的人都对舍耐先生非常尊敬,称其为“爸爸”。
充满活力的传奇人物
整整一个上午,舍耐先生都陪着记者在艺术区里参观游览,回答记者的种种问题。虽然已是89岁高龄,但是依然健步如飞,耳聪目明。满头银发的他,肌肉依旧结实,体态挺拔,动作灵活,让普通人看着无比羡慕。村中的客房基本都设置在二层,需要爬上长长的旋转楼梯。他一不拄拐、二不需要别人搀扶,毫不费力地爬上爬下,气息自如,完全像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样健康。在他身边,你能感觉到旺盛的生命力,就像他的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一样。
舍耐先生出生于加勒比地区的岛国海地,那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历史上充满了种种光荣、斗争与灾难。他是一位多面手型的艺术家,是作家、诗人,也是剧作家、雕刻家、画家,同时也是优秀的话剧演员。他在欧洲、加拿大、印度都生活过,尝尽人间冷暖,获得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后来结识了塞内加尔开国总统——诗人桑格尔先生,一见如故,只身一人来到了遥远的西非,并成为了总统的文化顾问,为塞内加尔和非洲的文化与艺术发展倾尽了一生的心血。艺术村也是他1968年来塞以后,亲自选址,亲自建起第一栋建筑,经过40多年日积月累的发展,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在他的办公室,舍耐先生拿出珍藏的影集,为记者回顾着自己的一生。谈到往事,舍耐先生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稳安静,眼神中释放的,是一种阅尽世事的达观与从容。照片上的他如此年轻帅气,或手持工具在大石头上进行雕刻创作,或西装笔挺地陪同总统进行国事访问,或是在舞台上精彩地展现着戏剧角色。岁月与经历带给他的,是对艺术持之以恒的热爱,和对生命与自然的尊敬与感谢。
艺术大师的养生之道
当见到记者对其如此高龄仍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体充满好奇时,舍耐先生也非常大方地向记者和其他来宾介绍起自己的养生之道。
他每天早上起来,会吃芦荟加蜂蜜,早上再吃一种水果,中午不吃饭。晚餐会吃一些鱼、虾,睡前会吃一种名叫Corossol(刺果番荔枝)的水果,伴着蜂蜜。他表示,自己很多年前就是半素食主义者,不吃肉,只吃少量海鲜,现在基本上只是依靠水果维持营养。
舍耐先生还表示,自己每天都作息规律,安排得非常充实。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九点睡觉,雷打不动。每天都会去海边散步或者游泳,早上用来写作、会见,中午会午休,下午继续从事艺术创作。每天都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觉得有好多事情没有完成,所以会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期待与中国艺术家交流
舍耐先生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艺术充满兴趣,希望有生之年可以走访东方古国的大好河山。之前他在艺术村接待过来参加达喀尔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与他们的交流让他非常的愉快。他表示,欢迎中国的作家、画家、雕塑家、音乐家以及戏剧团体来这个大西洋边上的艺术之家创作、生活、交流。交流越多,越能碰撞出思想和艺术的火花,为世界贡献出更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