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云南正大力推动“数字云南”建设。图为浪潮(云南)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生产线。记者杨艳辉摄
本报讯 记者杨敏报道 昨日,以“推动信息通信应用创新,加速社会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中国—东盟信息通信创新论坛在昆明举行。来自中国与东盟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围绕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信息通信创新研究、信息通信创新应用、数字互联互通和数字抗疫新实践等议题,为推动中国与东盟信息通信领域创新的交流与合作、共建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本次论坛将持续至12月18日。
近年来,云南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缔结了友好关系,搭建了多个开放平台,基本建成连接国内外的公路、铁路、管道、港口、电网和互联网基础设施。随着“一带一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家发展战略聚焦云南,云南区位优势愈加凸显。
“本次论坛是中国和东盟通信信息产业界分享成功经验、探索高质量发展、共谋合作共赢的盛会,将对云南提升信息化国际合作水平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小荣希望,中国和东盟各国能够建立常态化的数字经济合作交流机制,在云南搭建深化合作的桥梁和平台,为云南实现区域长久稳定与繁荣注入新的活力,助推“数字云南”建设迈上新台阶。
当前,云南正大力推动“数字云南”建设,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刘子平建议,中国和东盟要加强顶层设计,共同开辟双方产业合作新空间和新领域,推动创新融合发展;依托中国与东盟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双方产业优势互补,不断提升双方核心竞争力;秉承互学、互鉴的思维,共同培育开放包容的信息技术发展人才,推动建立人才交流合作机制,致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此次疫情中,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凸显,因此我们将加大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期待我们双方能够共同合作,搭建一个繁荣共进的平台。”东盟数字高官会主席代表帕瓦娜希望,中国和东盟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加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合作,争取实现互利共赢。
2020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本次论坛作为合作年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进一步研究探讨中国与东盟在信息通信领域创新的交流与合作,培育更多新的合作增长点,推动信息通信应用创新,加速社会数字化转型。
观点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洪正华:
“四个一”深化信息通信创新合作
“我们倡议:区域各国推动共建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加强数字经济政策对接,拓展数字经济合作领域,深化信息通信创新合作,实现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新跨越。”洪正华认为,通过建立一个机制,组建一个联盟,梳理一批项目,设立一支基金“四个一”深化信息通信创新合作。
建立一个机制:依托中国—东盟信息通信创新论坛,双边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并将合作机制的常设机构一秘书处设在中国云南昆明。
组建一个联盟:由区域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语言服务企业和重点语言类院校为发起单位,借鉴“欧洲语言资源协会”“美国LDC语言资源联盟”的运作模式,发起成立“中国—东盟语言资源联盟”,创建共享语言资源。
梳理一批项目:尽快启动“示范区”建设,在区域内征集策划梳理一批“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先行先试重大项目,协同推进。
设立一支基金:借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中国—东盟数字经济投资基金,用于支持区域内“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先行先试重大项目,打造跨境金融服务平台。
云南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闫肃:
加快构建高效互通信息通信基础
2020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疫情的挑战下,世界面临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但数字经济一枝独秀,保持高速增长。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宽带中国、网络强国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加快信息通信设施的建设,带动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助力经济转型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闫肃认为,中国已经形成较完备的ICT产业链,具备较强的生产制造、网络建设、应用开发和业务运营能力,中国企业可以与东盟国家共同推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效互联互通,促进信息通信创新融合发展。目前,云南正在全力推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多边经贸、文化、旅游等的交流保驾护航,实现与沿线国家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