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生 态 >> 产业 >> 浏览文章

寒冬“热”雪 铺就发展新路

2024-01-02 来源:中国环境报   加入收藏

“走啊,服务中心门口又扭秧歌了,瞧瞧去。”新开河村村民高兴地说。

  冬日里的吉林,气温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冰天雪地,白雪皑皑。位于肇大鸡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的吉林市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新开河村的游客服务中心,热闹非凡。以白雪蒙蒙的远山作为背景,花棉袄、红手绢,东北秧歌扭起来,一幅幸福热闹的冬季乡村生态画卷呈现眼前。

  小小村落以生态为媒,拉动乡村振兴新引擎。新开河村2022年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3年入选吉林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2022年—2023年雪季,村里冰雪旅游接待游客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余万元,新开河村人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冰雪新路。

  贫困村拿到经济发展的“生态密码”

  蓝色的石林冰瀑、银白的森林雪场、东北满族风情民宿、雪地马爬犁、围炉夜话灯光秀……

  走进新开河村的枫雪部落,就像是来到了冰雪童话世界。从安徽回老家探亲的王女士,特意带孩子到这里感受东北冰雪旅游带来的快乐。“雪爬犁、雪滑梯、雪地跳大绳都体验了,孩子玩得很开心,明天准备拍一组满族服饰的写真,这雪景做背景太美了。”王女士笑着说,回去一定会让朋友们羡慕不已。

  枫雪部落是近年来当地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代表之一。已过古稀之年的枫雪部落创始人张忠全从海南返乡创业,在一片窝风向阳的森林中建起雪乡。依托自然景观,景区建起了具有东北特色的古寨,铁匠炉、烧酒庄、大车店、皮货铺、点将台、大戏台等诸多景点,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掠影。

  今年雪季,游客可以在此体验高坡滑雪圈、冰上运动场、森林雪吧等冰雪项目,还能感受歘嘎拉哈、剪窗花、扎纸灯笼等东北民俗。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戴着狗皮帽子,穿着长筒棉靴,张忠全乐呵呵地说:“常年在枫雪部落打工的村民有30多人,像木匠、瓦匠这样的技术工人,一年都能挣上10多万元。看着乡亲们一家家富起来,心里是真有成就感啊。”

  像枫雪部落这样的旅游产业,新开河村有3家,当地村民农忙时秧田种地,农闲时在家门口企业就能“赚外快”。如今,靠着这里的绿水青山,新开河村产业兴旺、人民富足,家家户户都吃上了“生态饭”。

  谁能想到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如今拿到了经济发展的“生态密码”,将“绿资源”变成“银票子”,将“冷资源”变成了“热产业”。

  记者了解到,新开河村正在打造冰雪旅游胜地,依托冰雪资源深度转化,以“冰雪体育、冰雪乐、冰雪文化”为发展核心,以枫雪部落生态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引领,全力打造出度假、戏雪、民俗三大模块冰雪旅游区,加快推动形成以点连线、以线成面的全域式冰雪旅游发展格局。

  做好“周边”配套,发展生态旅游

  “发展生态旅游,做好‘周边’配套也很重要。”吉林省生态环境厅驻新开河村第一书记毕付冬说,村里环境好了,才能留得住游客。

  走进新开河村,道路两侧太阳能路灯一字排开,青砖琉璃瓦的院墙干净整洁,村落里几乎看不到污水沟,远处的肇大鸡山“白头”示人,雾气缭绕。

  毕付冬告诉记者,吉林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工作队帮助争取中央专项资金,用于治理驻地乡镇5个村的生活污水,新开河村也是其中之一。

  其建设内容主要为污水管网建设及污水池建设工程,5个行政村将建设污水管线35.20公里,污水收集池7座。项目分两期实施,总投资3640.15万元。

  目前,新开河村已经完成一期污水管线和检查井建设工程量的75%,预计2024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两期建设工程。

  近年来,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村容村貌,当地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施秸秆禁烧;落实河湖长制,建立覆盖所有河流的常态化河道保洁机制,实施河道治理专项行动,全方位保障水资源;强化生态环境修复,实施遐耕还林、休耕轮作、有机肥替代行动等攻坚行动。

  “你看看,现在村里的环境多好。”村民董金说,这样的生活才更有奔头啊。

  好生态带来好经济。新开河村依托冰雪资源,注入绿色生态能量,正在绘就环境优美、百姓幸福的乡村振兴新蓝图。


0
上一篇: 从“黑”走向“绿”,旧煤新用叩开绿色低碳大门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