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生 态 >> 产业 >> 浏览文章

吉安开展绿色低碳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2024-02-2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刘茂林 陈婷   加入收藏

2022年,单位GDP能耗强度0.2395吨标准煤/万元,碳排放强度0.2995吨二氧化碳/万元,碳排放下降率达到30.96%;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人均碳排放量保持在1.76吨—2.06吨区间,远低于全国平均值。2023年,吉安国家低碳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井冈山经开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通过验收。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聚焦聚力低碳产业、低碳能源、绿色生活、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强化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低碳技术改造老旧社区

走进吉州区永叔街道竹笋巷小区,能感受到低碳理念的渗透力: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快递柜、太阳能音乐座椅、智能垃圾回收箱等设施一应俱全,年发电量7000余千瓦时;所有家庭使用节能灯、一级能效家电,年均节约用电超8.5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51吨。

吉州区将具有历史底蕴的老旧社区与现代化低碳改造技术结合,既成功创建了低碳社区试点,又保留了片区原汁原味的庐陵文化特色。

“社区环境的改善,有效提高了居民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积极性,推动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广泛形成,增强了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吉安市吉州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

吉安市号召全社会参与绿色低碳行动,在全境开展绿色低碳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以点带面,多领域、多层次构建较为完善的低碳社区、近零碳社区、低碳景区及低碳园区创建发展模式,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吉安经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截至目前,吉安市陆续建设了省级园区循环改造项目8个,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68%;创建了省级绿色低碳县4个、低碳景区3个,钓源古村景区成为全省首个“碳中和景区”;打造了低碳社区、近零碳社区30余个,竹笋巷社区、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京九社区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积极探索生态系统固碳增汇

走进泰和县千烟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区,放眼望去,葱郁的绿色连绵不绝,望不到尽头。

泰和县探索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综合治理小流域生态,推动试验区森林覆盖率提至67%以上,年土壤侵蚀模数由221.1吨/平方公里降至3吨/平方公里,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不足500元提高到1.5万元。千烟洲红壤开发模式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生态修复“百佳”,载入高中地理教科书。

从“不毛之地”到“绿色林海”,千烟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区,正是吉安市积极探索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生动实践。

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早在2017年,吉安市与原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建立战略关系,在全国首创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行“足额林权抵押担保+市级风险准备金+项目林权排他性承诺+林权保险”的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模式,探索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近自然经营深度融合国家储备林建设之路。

吉安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全市森林蓄积量由2018年的9100万立方米增加到2022年的1.15亿立方米,森林碳汇面积达2700万亩,年均吸收二氧化碳2.1276亿吨,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不断增强。

着力构建生态产品金融服务体系

数据显示,吉安市2023年绿色贷款余额达到546亿元,同比增长64.46%。

“活用绿色金融政策工具,助力产业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吉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吉安市预计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9.5%和36%,碳市场履约清缴工作第二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盈余11.4619万吨。

吉安市深化绿色金融产品改革,创新推出“GEP贷”“碳汇收益权质押贷”等绿色信贷产品,着力构建生态产品金融服务体系。将绿色金融发展纳入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动银行机构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企业项目支持力度,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政策工具落实落地。

截至2023年底,吉安市引导市城投公司、新庐陵公司发行绿色债券36亿元,有效解决了绿色项目融资需求。全市金融机构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贷款13.76亿元,支持企业17家。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支持低碳发展能力体系建设、低碳示范区创建、低碳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示范工程打造、林业碳汇等领域,支持企业进行低碳技术革新,撬动社会资金160多亿元。


0
上一篇: 江苏创新开展建设项目技术水平先进性评价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