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生 态 >> 动态 >> 浏览文章

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 风雨无阻助力垃圾分类

2020-12-21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聂勇、王凯   加入收藏

经济网黑龙江讯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河东街道青年楼社区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舍弃“小家”服务“大家”,用实际行动投入到社区文明建设中,为推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就是廉国君和耿艳玲。

按照全区的统一部署,河东街道青年楼社区在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之初,设置了6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并开始招募分拣员。当时,廉国君正在社区服务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在招募分拣员初期,能够主动参与的人并不多,廉国君就主动和妻子商量,一同报名做了分拣员和督导员,帮助社区解决了人手紧缺的问题。就这样,夫妻俩共同负责一个垃圾投放点,成了垃圾分类夫妻档志愿者。

工作中,廉国君夫妻二人既是分拣员,又是督导员,同时还是宣传员。每天早、晚两个时段,夫妻俩风雨无阻准时迎接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他们每天提前上岗,擦拭四色垃圾桶,清扫散落的垃圾,检查每个垃圾桶内是否有错投、混放情况。每当有居民来扔垃圾时,夫妻俩都要看上一眼,指导分错垃圾的居民如何正确分类,并用耙子和小锹等工具将投错的垃圾重新分拣后,再正确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居民们见夫妻俩如此认真,当场表示下次一定提前分好类。

廉国君夫妇负责的垃圾点位隔条甬路紧挨着一个方桌和几个方凳的简易居民休闲区,居民下楼后都喜欢聚在这里唠唠家常,打打扑克。细心的廉国君每天主动把这个区域打扫的干干净净,他说:“这虽然不是我的职责范围,我也就是多收拾几下,让大家伙在这儿呆着也舒服一些。”一两次清扫大家可能不会在意,但廉国君夫妇做到了义务清扫常态化,感动和影响着周边的居民。大家对他们赞不绝口,由衷地感叹:“咱们的这个垃圾点位是最整洁的!”大家都主动当起了监督员。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居民区内原分散的垃圾点位全部撤消,撤桶并点后的工作量急剧增加。在新的点位增加了垃圾桶数量,有效解决了垃圾装不下的情况,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居住在新点位附近的居民对自家门窗前的垃圾桶感到不满,产生了抱怨。于是,廉国君夫妇每天都用清水擦拭垃圾桶,垃圾分类投放到桶内后,他们都会及时把桶盖盖好,保持周边环境卫生,尽量减少异味。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居民的理解和认同。擦拭一新的红、蓝、绿、灰“四色”分类垃圾桶和整洁的环境,与茶余饭后聚在一起休闲的居民,构成了一道和谐靓丽的风景!

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社区招募的每名分拣员都逐步锻炼成了宣传员和督导员,而廉国君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义务维修员。今夏台风来袭,他主动配合社区人员,将刮倒的垃圾分类宣传板重新固定好,平时还负责检查和维修掉落的垃圾桶盖。社区内6个投放点位的分类垃圾桶如有损坏,他都能及时进行修补。撤桶并点后,部分居民还是习惯性的将垃圾袋随手放在原来的点位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廉国君主动找来铁管、木板,自己动手制作宣传指示标识,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将其放在原有投放点的醒目位置,引导居民将垃圾准确投放到新点位,起到了投入成本最小化,宣传效果最大化的作用。

随着天气转寒,早晚气温骤降,居民们出门后都把手蜷缩在衣袖里,廉国君夫妇穿着厚实的棉衣,依然按时坚守在垃圾桶旁,继续分拣垃圾,为社区居民服务。天黑后,看着万家灯火,俩人儿也羡慕大家可以在暖和的屋子里享受生活,他们深知,是更多和自己一样的志愿者的辛苦付出,才换来社区居民的安居乐业和美好的生活,夫妻俩相互支持,内心充满了干劲。

河东街道青年楼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至今,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这离不开廉国君、耿艳玲夫妻俩的兢兢业业,更离不开社区广大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社区是个大家庭,需要有更多的居民“舍小家为大家”参与共驻共建,珍惜爱护这个大家庭,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文、图/聂勇 王凯)

责编:田婷 刘越山

0
上一篇: 海南儋州: 一湾清水润琼州
下一篇:贵州启用路面温度远程监测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