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生 态 >> 动态 >> 浏览文章

守护碧水清流 蕴出生态新貌——湖南省株洲市河长制工作纪实

2021-08-31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艳阳高照,建宁港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段,河边绿荫下摆摊的刘大爷,忙着张罗生意。“以前,这里黑水流,臭味大,现在水净了,扑面而来的是清凉的空气。”他笑着说。

湘江风光带  摄影:张咪

建宁港是湖南省株洲市425条河流之一,也是河湖治理蝶变的写照。如今,株洲市每条河流、每个水库都有河长来管,迎来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风情,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株洲市河长办荣获水利部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

这背后,是各级河长的担当作为,是机制、手段创新的成果,是一年接着一年干、积小胜为大胜的实干,是依靠社会各界形成的全民护水力量。

实干治水——各级河长守水尽责

眼里有河、心里有河,这样的河长用心;黑水变清,臭水匿迹,这样的河长实干。让河长制开花结果,让河湖成为百姓的幸福地,全市各级河长守水担责、守水尽责。

株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督阵,高位推动,压实责任。“株洲市5公里及以上河流多达314条,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全覆盖,全市行政河长有2618名。”株洲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省级美丽河湖株洲市天元区万丰湖  供图:株洲市河长办

5月23日,芦淞区白关镇党委书记、第一总河长黄强沿着三八水库巡逻。巡河本上,记载了他5月份有4次巡河,带着问题巡河,发现的问题按照“一单四制”整治到位,全镇7条河流34.8公里的河道水清岸美。黄强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优秀河长”。

河湖治理与保护,关键在河长。河长干什么?怎么干?市级河长每年巡河不少于3次,县级河长季巡、乡级河长月巡、村级河长周巡,各级河长履职实行“巡、治、考、报”“四字诀”和“看、查、交”“三步法”,确保河长巡河履职不走样,河长更换不断档。

河长通过签发河长令、交办单、督办单等方式,牵头解决了一批河湖深层次问题。近年来,共签发总河长令5个,聚焦群众反应突出的问题,完成33个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建成2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完成56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拆解渔船556艘,实现禁养区全面退养,完成农村无害化户用卫生厕所改建5万个,这几年,全市河湖基本变干净了,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

2020年以来,株洲市各级河长巡河达13万人次,交办解决问题1800多个。2021年,株洲又建立河长责任清单制,要求各级河长牵头研究制定责任河流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把解决河湖实际问题作为河长履职评价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压紧压实河长责任。

创新管水——新机制引领智慧监管护航

天元大桥与建宁大桥间,湘江“4+1”轮值执法船在水上巡逻,昔日散布的渔网浮瓶难觅踪影。

省级美丽河湖茶陵县洮水水库  供图:株洲市河长办

“4+1”轮值巡查机制是株洲市在全省首创,由水利、生态环境、交通、农业农村4个部门按月轮流牵头执法检查,公安部门负责执法保障,联合开展涉水巡查执法,改变了过去九龙管水、条块分割、执法力量单一的局面,现已推广至各县市,实现常态执法。

“一张清单”制度是株洲市统筹管水的又一重大举措。株洲市通过制定涉水综合治理(整改)任务清单,把涉水的所有项目与问题统一到一张清单上,交办给各级各部门办理,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人,避免打乱仗。如,为确保河长制年度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从2019年起,株洲市河长办在每年的9月开始实施“百日攻坚行动”,梳理出短板弱项、重点难点,形成重点攻坚任务清单,用100天左右的时间,倒排任务,挂图作战,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株洲市在全省率先进行“四办合一”体制改革,把河长制工作从水利部门剥离出来与其他生态相关的职能整合,跳出水利抓河长制,将市两型办、创建办、河长办、湘江办“四办合一”,组建市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中心,归口市政府管理,统筹协调全市河长制工作,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率先全面建立检察联络室、建立河道警长……2020年以来,大力开展“河长制工作创新年”活动,河湖管护水平大大提升。

2021年6月5日,湘江芦淞段,透过高清摄像头,无人机将拍摄到的清晰画面传送至总控室,芦淞区水利局负责人和专家共同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利用无人机巡河,可实时查看、传输河道保洁、河流水质、排污口以及防汛等情况,巡查不再有盲区留死角,同时可通过影像对比,结合同期水质监测数据,精准掌握区域水质动态。”芦淞区河长办工作人员介绍。

不分昼夜,石峰区的可视化智慧河湖监控系统24小时运行。“我们依托网格化信息平台,以河湖治理为导向,由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统一整理相关问题。所有工作的流程都在网上留痕,整改一个便销号一个;未能按时整改的,数据将成为抹不掉的证据,直接影响到年终考核。”石峰区河长办工作人员说。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株洲市建立“数字化+网格化”监管机制,建成智慧河湖监管系统一期,把全市26条重点河流划分620个网格单元,配备3000多名网格员,实现全方位不间断巡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能,让河湖管护不留盲点。

创新建立“4+1”督查考核机制,即每季度开展一次考核评比+年底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在媒体公布,对排名靠后、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负责人约谈22人次,以考核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确保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

促产兴水——打造美丽富饶的幸福河

万丰湖,原来本是一条很小很小的河流,如今蝶变为集行洪排涝、工程景观、生态游憩、运动康体、滨水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水域面积达到0.4226平方公里,成为广大市民滨水休闲的一个好去处。这只是株洲治水兴水的一个缩影。

从水到岸、从城到乡,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各级各部门以实干治水管水兴水,结合生态、生产、生活做文章,打造让百姓具有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的河湖体系。

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幸福河。株洲在搬迁改造清水塘老工业区过程中,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着力治污染、畅河道、修复生态,大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投入2.4亿元实施清水湖水系治理,建设清水塘城市公园,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经验获央视焦点访谈推广,获评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此外,还全面完成267座小水电站清理整改任务,完成了攸县酒埠江、茶陵东阳湖、醴陵官庄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正在推进茶陵县舲舫乡西岸村、天元区三门镇株木村等一批“水美湘村”建设。

水污则留污纳垢,水清则流金淌银。株洲市扎实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投资80亿元实施“一江八港”综合整治,湘江株洲段重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色。同时,立足湘江生态优势,以水为脉,让河流、岸线、景观与城市道路自然衔接,融为一体,先后打造了湘江河西风光带、河东风光带,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也满足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大力实施渌水省际样板河建设,推进项目63个,累计完成投资50多亿元,渌水水质从III类提升至II类,大力推进渌水联防联控联治,与萍乡市签订河长制、水利、生态补偿等多个合作协议,萍乡、株洲两地携手共治一江水,共同把渌水打造成为湘赣边区域流域综合治理典范。同时,株洲市各县市区、各乡镇高标准建设一批示范河湖,有7条河湖已经获评省级美丽河湖。

兴水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清水塘片区在完成冶化产业退出后,在新产业导入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成功引进科技文化未来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落户注册新业态企业727家。田心片区紧盯轨道交通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企业生产工艺全面升级换代,有力推进了园区减污降排。推行“河长制+服饰”,倒逼服饰洗水行业绿色转型,助推服饰产业迈进千亿。推行“河长制+通航”,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企合作方式引导翔为通航、市航校等拓展运营领域。推行“河长制+旅游”,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前提下,深度挖掘湘赣地区红色经典、流域的文化、旅游资源,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的局面。

开门护水——发动全民守护一江碧水

62岁的张纪湘是一名河湖卫士,巡河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把发现的问题拍照取证,第一时间传给相关部门,直到问题解决才罢休。

“发现的问题整改了,自己的付出也值得了。”张纪湘感叹,她从小在株洲长大,对湘江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既忘不了也放不下,她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守护好这条美丽的母亲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活水,在于让群众参与进来,群策群力,真正落实河长制的源头治理。

渌江株洲段  供图:株洲市河长办

全民动员,掀起全民治水热潮。

成立民间河长协会。“1+15”志愿者队伍、2000名民间河长,日夜紧盯着400余条河道,成为行政河长最得力的助手和守护河湖健康的另一双“眼睛”。“引导更多群众加入到民间河长的队伍中来,实现了护水工作的多元性、互动性、广泛性,为全民护水打下坚实的基础。”株洲市河长办领导表示。

开展“啄木鸟”行动。开通河湖问题举报渠道,实行河湖问题举报奖励机制,发动群众积极提供线索。联动株洲日报、株洲电视台、株洲发布等地方媒体,对群众反映大、久治不愈的典型问题进行跟踪报道,以舆论倒逼促进河湖问题及时有效地整改到位。

开展“五进”行动。河长制宣传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营造治水氛围,群众的治水理念由“要我护”转变为“我要护”,从旁观者变成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治水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株洲市又探索“企业河长”“校园河长”治水模式,进一步强化了主体的责任。“比如,‘企业河长’治水模式是充分发挥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促使企业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参与河道清理、违规排放巡查、环护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生态株洲。”株洲市河长办工作人员说。

守护一江碧水,民间在行动,社会监督网络也在不断筑牢。

株洲多渠道、多形式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建立起了多元化的监督体系。每年组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专题视察、民主评议、专题协商等工作,邀请参加河长制明查暗访、督办考核等工作,2020年组织开展专题视察10余次。在市级媒体开设河长制专栏、曝光台,开通河长在线,每年拍摄河长制工作暗访片,及时在媒体曝光破坏水生态和河长制落实不力等行为。

近年来,我们见证了人们爱水护水意识的不断提升,亲水爱水护水理念已经逐渐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了人们的习惯。

文/株洲市河长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0
上一篇: 追沙30年 让敦煌鸣沙山“鸣”声再起
下一篇: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湖北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