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生 态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7月PM2.5月均浓度16微克/立方米

2021-08-10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骆倩雯   加入收藏

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北京空气质量再次刷新纪录!昨天,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今年7月,北京空气质量中细颗粒物(PM2.5)月均浓度16 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单月历史最优。这是北京继5月20微克/立方米、6月18微克/立方米之后,连续三个月刷新单月历史最低纪录。

  不仅是PM2.5,7月其他三项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月均浓度分别为32微克/立方米、2微克/立方米和14微克/立方米,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单月最低值,臭氧污染也明显改善。

  另外,今年1月至7月,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最优水平。全月优良天数26天,占比达83.9%,在历年7月份中首次突破80%。也就是说,7月的31天里,只有5天空气质量不达标。

  优良的空气质量既是天帮忙,更是人努力的结果。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长期来看,污染物减排是根本原因。近年来,本市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一微克”行动,依法、科学、精准治理,切实减少了污染物排放,环境效益累积并持续释放。从短期来看,今年气象条件有利是客观原因。今年夏季本市降水明显偏多,污染物湿清除能力强;气温偏低,北风频率偏高,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及清除。特别是7月份,降水总量、频次明显偏多,达到上年的两倍,强降雨对污染物清除较为彻底。

  此外,从周边情况看,近年来在国家的统一指挥下,周边省区市大气治理力度大,空气质量也实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夏季,污染物浓度也保持在较低水平。综合上述原因,在本地和区域污染物减排的基础上,又叠加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实现最近几个月本市空气质量持续较优。

  今年以来,北京市聚焦移动源、挥发性有机物,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下一步,北京市将持续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PM2.5和臭氧共同前体物的减排,同时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特点,提前谋划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推动全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0
上一篇: 大熊猫“降级”并非保护等级下降
下一篇:未来科学城营造“融通生态”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