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教 育 >> 浏览文章

山西大同平城区:以实践促成长 校园劳作见成效

2025-09-12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大同市平城区教育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把劳动教育摆在立德树人和全面育人的重要位置,紧紧围绕“课程建设有体系、实践活动有平台、师资队伍有保障、评价机制有标准”的工作思路,扎实推动劳动教育进课程、进课堂、进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平城区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融入日常育人

一是开齐开足劳动课程。平城区各中小学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劳动教育每周不少于1课时,实现“课程有计划、课堂有落实”。课程内容覆盖家政服务、烹饪技能、清洁整理、创意手工、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既突出生活技能培养,又兼顾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二是打造校本特色课程。市级劳动教育特色校平城区第四十七小学校结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开发“生活自理小能手”校本课程,指导学生掌握整理书包、折叠衣物、系鞋带等基本技能,累计参与822人次,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合格率由79%提升至93%。省级劳动教育特色校平城区第十四小学校知行分校开设“创意手工坊”“校园园艺师”等课程,覆盖学生700余人,学生通过编织、木工、园艺等活动,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推进学科融合实践。部分学校探索“劳动+学科”的融合路径,在语文学习中融入图书整理、手抄报设计,在科学实验中开展环保材料再利用,在美术课堂中引入木工、陶艺制作,实现知识学习与劳动技能同步提升。劳动教育逐渐成为促进学科教学改革和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抓手。

二、实践平台不断拓展,劳动教育实现知行合一

一是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有力。平城区各校因地制宜建设农耕园地、种植角、劳动场地,累计利用闲置土地200余平方米,打造“校园农场”“绿色菜园”等实践平台。平城区第四十七校“开心农场”实行“班级责任田”制度,学生分组参与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全过程,累计2475人次参与,让学生在真实劳动中感受劳动价值和收获喜悦。二是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全区建成9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涵盖农场、牧场、科技馆、社区服务中心等多类场所,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需求。本学年共组织劳动教育活动63次,累计参与学生34906人次。其中,“忘忧农场”农耕体验吸引7800余人次参与,学生在插秧、收割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平城区第十八小学校联合大同市雕塑馆开展三期劳动研学,7600人次学生参与其中,既动手实践,又提升了艺术素养。三是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各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整治、交通劝导、敬老助残等公益劳动,累计超过5000人次参与。学生在服务中强化了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劳动教育逐渐延伸到学校之外、社区之中,形成“学校主导、社会支持、学生主体”的良好格局。

三、师资建设持续推进,劳动教育保障不断增强

一是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平城区从事劳动教育教师1600余人,专兼职结合、结构不断优化。平城区教育局通过岗位设置、专岗专训等措施逐步补齐教师缺口,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二是教师培训常态化开展。全年累计组织劳动教育教研活动150余次,培训1567人次,内容涵盖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安全管理等,教师整体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三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部分学校创新开展“请进来”模式,邀请非遗传承人、农技专家、手工艺人进校园授课,开设剪纸、刺绣、木工、陶艺等特色课程,累计惠及学生4700余人次。劳动教育的文化性、专业性得到显著增强。

四、评价机制初步健全,学生积极性显著提升

一是综合评价逐步建立。大多数学校构建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涵盖劳动知识、技能掌握、态度表现等多个方面,注重过程与成果并重。二是多元评价方式同步推进。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格局,既保证了公正性,又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三是推广《学生劳动教育手册》。部分学校实行劳动教育手册记录制,对学生课堂表现、校内外实践、家庭劳动全过程记录,既为教师考核提供依据,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五、综合成效逐步显现,劳动教育氛围日益浓厚

一是学生基本劳动技能显著增强。学生在生活自理、家务劳动、农耕实践、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能力普遍提升,动手操作更加熟练,生活自理更加自信。二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有效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养成,推动了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三是校园劳动氛围日益浓厚。劳动教育逐渐融入校园日常,劳动课程和实践活动成为学校特色,爱劳动、会劳动、尊劳动的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四是家校社协同效应明显增强。通过家长学校、社会资源引入和社区协同,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格局,为劳动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下一步,平城区教育局将继续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拓展实践渠道,完善制度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平城经验”。

 (平城区委办公室 李岩


0
上一篇: 科学玩具专题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举办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