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国际经济学院组织"全球经济治理人才实验班"25名师生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IMF北京)参观学习。本次参访由国际经济学院院长欧明刚教授带队,副院长张文佳教授、何敏副教授及实验班导师刘乃郗博士共同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马歇尔•米尔斯(Marshall Mills)博士与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能力建设中心(CICDC)主任何晖博士为师生们作了专题讲解,并与大家展开了深入交流。
欧明刚院长对IMF驻华代表处及CICDC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国际经济学院在国际经济治理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与成果,强调学院始终坚持“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前沿化的学习体验,期待未来与IMF在学术研究、课程开发及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创新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马歇尔·米尔斯博士热情欢迎师生一行到访。他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与繁荣,旨在构建一个相互促进的金融与经济环境,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并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该组织通过吸纳成员国资金形成基金,为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支持,增强各国经济联系与韧性。
米尔斯博士从员工规模、资金来源、关注重点和使命四个方面阐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历程,强调其更侧重于宏观经济支持。他还介绍了该组织的核心业务,包括政策建议、金融援助和能力建设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期发布双边、地区性和全球性报告,发挥“真相陈述者”的作用,为成员国提供低息贷款,并监督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调整,助力成员国应对经济挑战,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力发展中心主任何晖博士随后为师生们深入介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能力建设功能。何晖博士指出,能力建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业务中占比近30%,各地区能力发展中心不仅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还拓展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业务范围。接着,何晖博士介绍了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能力建设中心(CICDC)。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合作项目,旨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业核心领域,帮助相关国家建立强有力的经济制度,提升人员能力,为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何晖博士强调,CICDC作为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的重要平台,致力于通过能力建设提升中国及有关地区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能力。最后,何晖博士还向大家介绍了CICDC在上海的预期规划。
随后的交流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话题涉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在贷款方面的差异、美国加关税对发展中国家和小规模经济体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获取IMF相关知识及培训的渠道等。马歇尔·米尔斯博士和何晖博士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详尽的解答。米尔斯博士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向国家政府部门提供贷款,更侧重于宏观层面的参与,而世界银行则更注重微观层面的项目支持。他还强调,美国的关税政策可能确实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并根据最新情况调整此前的经济预测。他也呼吁大家积极关注IMF即将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
最后,CICDC高级课程主管高思嘉进一步介绍了IMF的网络课程内容及申请条件,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经济学等专业课程。
本次参访活动是“全球经济治理人才实验班”第二课堂创新实践的关键环节,旨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助力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作机制及全球经济治理的实际操作。未来,国际经济学院将持续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化与国际经济组织的交流,持续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更多兼具全球视野与专业能力的全球经济治理人才,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