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教育 >> 经济会客厅 >> 浏览文章

材料与冶金学院:守正创新强党建 实干担当促发展——记学院高质量发展奋进之路

2025-07-15 来源:贵州大学官网   加入收藏

编者按:在迎接中国共产党贵州大学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时刻,校党委宣传部在贵大新闻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启 “喜迎党代会、学院发展巡礼” 栏目。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车辙,回望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各学院党委以党建为舵,在人才培养的沃土深耕细作,于科学研究的险峰奋勇攀登,在社会服务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活力,一同感受贵大各学院在奋斗路上奏响的激昂乐章。

贵大新闻网讯(材料与冶金学院)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五年来,材料与冶金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为动力,以服务“四新四化”为己任,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有格局、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创新、特别能突破”的“材冶六特”精神育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强党建,立标杆,引领学院全面发展。学院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创建“‘九大行动’赋能‘一聚二融’提升党组织‘三力’”的党建品牌,为学院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研室教工党支部先后获批教育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和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教工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有贵州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1个,贵州大学“样板支部”1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团队强,人才优,引领学科发展创新绩。学院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博士84人,博士在专业老师中的占比已达81%。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贵州省核心专家6人、省管专家5人、其他省级人才16人、贵州大学学术学科带头人10人、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奖6人、宝钢优秀教师奖6人、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1名。有国家级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人才基地1个,省部级创新人才团队5个,贵州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育)”1个。学院2012年获批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24年获批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重教学,强育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扎实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实落细。五年来,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项、校级教改项目16项、省级“金课”12项;获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贵州大学教学成果奖校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450余人次;本科生继续深造率达45%,英语四六级过级率达73.36%;研究生获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132项,年度生均贡献度及综合竞争力、年度贡献度及综合竞争力持续排在全校前列。学院人才成为新工科教育和科研战线上的中坚力量,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在历届毕业的9000余名学生中,多数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其中校友罗来马、李谦入选国家级人才;陆萍、杨朝红获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服务国家地方大有作为。五年来,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66项,2024年实现国家重点基金项目零的突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多项贵州省科技奖励(最高科技奖1项,一等奖6项);项目到账经费1.3535余亿元,年均增幅达23%;发表高质量高水平论文1091篇,年均增幅达到28%。学院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积极服务“六大产业基地”和“富矿精开”建设,坚定不移把科研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做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学院多名老师担任企业创新副总及科技副总,与中航重机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50余项;以党建辐射带动产学研结合典型党建案例和服务企业案例多次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获省级服务基层行动表现突出的专家表彰10人次;刘其斌教授团队服务贵州法拉第磁电科技有限公司获省委书记徐麟点赞。多年来,学院深度服务贵州产业发展,研发的高纯硫酸锰制备技术、高铁弹簧与高速机车车轴用钢、磷矿中碘回收技术、钢丝大应变冷拔技术、海绵钛还原—蒸馏强制散热及余热回收技术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经济效益年超2000亿元,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与人才保障。

今后,学院将以“五个聚焦”(聚焦忠诚担当、聚焦培根铸魂、聚焦固本强基、聚焦党群连心、聚焦正风肃纪)不断提升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动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谱写教育强国之贵大实践篇章作贡献。


0
上一篇: 创新发展学院师生赴河北雄县开展乡村振兴调研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