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新规让上市公司提前感受到了春天。
在新规实行的过去一个月里,上市公司定增用于补充流动性的比重大幅提升。据平安证券研究,这一比重从以往的3%左右提升至30%。
获取α收益的新思路
定增补流获得支持,意味着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定增实现降杠杆+增现金,短期内安全垫得到有效提升。
从信用风险的角度看,如果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用于项目融资或者收购资产很可能不会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因为可能面临募投项目规模大、回收期长而引起企业加杠杆或者溢价收购资产带来商誉减值问题都将损害企业的还款来源。如果上市公司定增仅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则会带来较多在手现金,同时有效降低杠杆,降低违约风险。
平安证券认为,再融资新规的放松尤其是定增补流这条规则的实质松绑,相当于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短期内提升信用资质的期权,为投资者信用下沉赚取α收益提供一条新思路。
市场上一直流行着一种说法——“阿尔法很贵,贝塔很便宜”,简单来说,就是贝塔收益是由市场行情变动带来的收益,跟随大势即可;而阿尔法收益则要靠真本事。
平安证券建议投资者密切跟踪有发债历史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计划,特别是历史上应用定增融资较为熟练的中游部分行业和政策支持、市场追捧的新基建板块,同时具体分析募集资金用途,评判短期内现金流压力缓释的程度,选择短久期的存续债及关注新发债。
二级&一级半双丰收
再融资及并购重组的花渐渐开放,创业板有望迎来二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的双丰收。
新政取消公开发行资产负债率高于45%和非公开发行连续2年盈利的条件,拓宽了创业板再融资服务覆盖面。据国泰君安证券统计,截至2019年Q3,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公司有247家,占创业板公司全体的31%。2018、2019三季度连续盈利的公司有653家,占比82%。从比例上,创业板负债率高于45%条件的取消对创业板再融资影响更大,但从具体实践上看,近些年公开增发已经相当罕见,因此取消负债率超过45%的限制实际影响可能较小。从行业上看,连续两年盈利条件的取消,创业板机械、计算机、传媒、电新、电子等行业受益明显。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本次再融资新政的推出,会形成中小创“购买协同资产提升竞争力”的正向循环,而非2013-2015年的“购买EPS 提升估值”的逻辑,这是因为鉴于之前2017-2018年的商誉减值、纾困的沉痛教训和经验,跨界并购的逻辑会不再被市场认可而大幅减少,参与定增的机构会非常谨慎这种形式的定增,而围绕主业横向、纵向定增收购的企业更受认可,预计细分龙头通过产业链整合快速成长为行业龙头将会受到市场追捧。
定增市场现四变化
新时代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樊继拓表示,再融资新规后定增市场的四个变化:第一,2020年随着增发预案数量的不断增加,募集金额已达4241亿元,后续仍将大幅提高;第二、国防军工行业在定增资金聚焦行业中位居第一;第三、创业板的融资比重快速提升至21%;第四、在定增募集资金的使用中,上市公司用于补充流动性资金的占比显著提高到33%。
国防军工在定增资金聚焦行业中位居第一。在新规发布后三周内按照最新公告日披露的244家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募集的3515亿元资金中,位居前三的行业分别是国防军工、电子和化工,其募集金额分别是523亿元、406亿元和376亿元。其中国防军工行业在定增市场中行业占比显著提高。
而创业板在上市板的占比大幅提升至21%。再融资新规颁布后三周内按照最新公布日数据显示,主板定增募集金额为2182亿元,中小企业板定增募集金额为1171亿元,创业板定增募集金额为888亿元。新增预案中创业板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其融资金额从之前占比8%-10%提升到目前的21%,主板占比为51%,中小企业板为28%。
用于补充流动性资金的个数占比显著提升至33%。再融资新规后三周内按照新增定增预案数量计算:62%用于项目融资,33%用于补充流动性资金,3%用于融资收购其他资产,1%用于配套融资。而按照修改公告后最新定增预案计算:63%用于项目融资,15%用于补充流动性资金,13%用于配套融资,8%用于融资收购资产,1%用于置换重组,1%用于实际控制人资产注入。再融资新规颁布后,新增定增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资金的占比由3%-7%大幅提升至33%,项目融资比例也由原来的30%提升至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