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金 融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020-03-26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许亚岚   加入收藏
 与传统信贷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跑出了抗疫“加速度”,避免企业融资“单兵作战”,供应链金融在助力中小企业复工方面的作用凸显。而得益于近年来金融科技的重塑,在疫情防控期间,供应链金融成为银行布局的新风口,不少银行也充分发挥了自身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作用。

    在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中,银行作为资金方,是产业链现金流畅通的关键。“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杨丽平近期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一个新方向,银保监会近期及时研究落实金融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有关重点工作,并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加强与互联网民营银行业务合作。

    3月22日,国新办举行应对国际疫情影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布会。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称,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化解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流动性的压力。“任何一家单独的企业已经很难完成一个独立的产品生产。核心企业往往处于一个重要的枢纽位置,围绕着这个重点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众多,这时候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我们要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店大欺客,核心企业不能够借此机会对上下游小微企业进行利益侵占,保证其预付款不会侵害小微企业的利益。另外,我们还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仓单和存货等开展质押融资。”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放开,现行的供应链金融已经逐渐成为一支生力军,对我国企业和金融行业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根据鲸准研究院的预测,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86万亿元,而2022年有望达到19.19万亿元规模。

    然而,这一万亿蓝海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了不少痛点,总结来看,供应链金融模式面临的行业痛点主要有三点,一是企业信息孤岛;二是核心企业信用不能跨级传递,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三是信息造假。

    打通供应链金融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要着力于信息与信用的多层次传递,同时也要聚焦于提高风控能力。

    为此,有专家提出,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在解决供应链多级企业间信任传递问题以及贸易端和资金端信息数据不可信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潜力。

    今年2月,为应对新冠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北京市政府就发文建议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提升融资便捷性、促进抗疫阶段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近期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在提到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时,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亮和国家外汇局副局长宣昌也提到了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周亮称,银行机构运用大数据风控系统强化了科技的运用,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

    区块链技术对金融供应链的应用更多地体现在信用机制上,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储雪俭表示:“目前供应链金融信用非常缺乏,原来是银行来创造信用的,现在区块链是用技术来创造信用,区块链能让供应链金融业务数据化、数据产品化、产品资产化、资产价值化,区块链技术可以助力中小企业增信,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总体来说,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部分程度上实现了对整个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监管,给了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此外,疫情影响下,依托于区块链技术,上至中央下到地方,已有不少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政策和服务平台发布或上线,加快了行业复工复产的进度。

    来源:新京报、上海证券报、金融界、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许亚岚
0
上一篇: 促消费“硬核”举措密集出台,你准备好了吗?
下一篇:上市公司真心回购 源自三大动力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