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金 融 >> 投资 >> 浏览文章

全球动荡 A股如何“处变不惊”

2020-03-26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许亚岚   加入收藏
 新冠肺炎疫情在多个国家扩散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大幅调整。对于国内市场的中长期表现,业内认为,A股向好的态势不变。有专家表示,疫情的不确定性引发市场忧虑是短期的。当前,中国仍是全球产业链稳定锚,资金面无忧,投资者更理性,这将增强A股向好基础。

    A股估值处历史低位

    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有必然性,在近期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直接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境内投资者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资本流动性的影响。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A股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李超分析,从A股市场的内在结构看,市场整体估值较低,目前上证综指的市盈率不超过12倍,上证50市盈率不到9倍,无论与境外市场横向比较,还是与A股市场的历史纵向比较,都处于较低水平,A股流动性充裕,风险相对较低;从宏观经济环境看,中国的疫情防控与境外相比处于不同阶段,疫情对A股市场的影响正在逐步消化,企业逐步复工复产,中国宏观经济存在快速恢复的基础。

    A股市场今年先是受到疫情的冲击,出现了大幅回落,又受到美股连续暴跌的拖累,再次探底,但是A股市场所处的位置和美股不同,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美股处于十年经济扩张周期的顶部,而A股则是在十年周期的底部,因此A股下跌的空间并不大。

    李超表示,与境外资本市场相比,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比较平稳,A股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市场波动相对较小,投资者行为更加理性。目前A股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总体看,外部环境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不会改变我国资本市场运行平稳向好的趋势。

    我国资本市场与境外资本市场相比稳定性也更强。李超称,具体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压降了市场资金杠杆水平,当前股票市场杠杆资金总量与2015年高峰时相比下降了80%。同时,对股票质押风险采取了降存量、控增量等一系列措施,主要风险指标向好,高比例质押上市公司数量比高峰时期下降了1/3。此外,优化交易监管,增强监管透明性,增强了市场对监管的明确预期。

    就近期A股市场的情况来看,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潘向东也认为,在海外市场暴跌的时候,其实A股表现相对“淡定”。“主要是A股目前运行的‘位置’和周期不一样,假若A股这时候像2008年处于较高的运行‘位置’,或者说像一些成熟经济体处于11年的牛市峰值,那毫无疑问,A股的走势肯定也会与海外市场‘共振’,宣泄的时候像高山上滚石头。”

    “未来海外的疫情仍处于发酵期,市场仍然在寻找市场底,震荡不可避免,但大幅下跌的风险警报在政策的支持下应该是逐步解除”。潘向东预计,A股在海外市场震荡期间也将处于调整阶段。“一旦海外市场市场底寻出,A股将继续沿着自有的上升通道演进。”

    潘向东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我国在2017年起中央开始执行“去杠杆”的宏观操作,不仅实体经济进行了一把“去杠杆”操作,对金融也进行了一把“去杠杆”操作,有效降低了宏观杠杆率的增速,把一些风险也提前释放了。所以在面对全球动荡的时候,我国可以保持“处变不惊”。

    A股或将迎绝佳配点

    当市场大幅下挫的时候,往往是抄底优质股票和基金的时候。中国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属于优质资产,甚至是避险资产,等到海外流动性出现缓和,外资将会重新流回中国的股市和债市,“所以对于A股市场短期要谨慎,长期要乐观,通过分批抄底的方式或者是定投的方式,来抄底一些优质的股票和优质的基金,是一个不错的投资策略”。杨德龙如是说。

    考虑到A股市场下跌空间有限,所以不必恐慌,杨德龙称,中国在疫情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也已经过了最差的时候,“随着复工率的提升以及商场餐厅的正常营业,经济面将会逐步恢复到正常的增长水平,一季度GDP增速下降比较大,二季度会逐步的回升,三、四季度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对于股市来说,会在完成探底之后震荡回升,当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海外市场的表现,在海外市场出现企稳之前,市场的走势还是以震荡调整为主,很难出现大幅上升的表现”。

    来自多家一线私募的最新市场策略观点也显示,目前私募业内对于A股“发力抄底”时间窗口的研判,相对更倾向于等待外围企稳。与此同时,综合市场估值、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导向等因素,目前私募业内对于A股的中长期表现依然充满信心。

    在全球疫情恶化和金融风险骤增的情况下,A股能够表现出自己的特色,这当然未必是坏事。但就此讲A股已经成为全球资产“避风港”,复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还有几点值得商榷。

    首先,A股的投资风险目前并不低。从A股股票本身来看,对比市盈率,哪怕是与美股中市盈率水平最高的纳斯达克指数相比,A股股票的投资风险也并不低。与周边市场相比,A股的市盈率也没有太多优势。

    其次,A股没有成为避险地的经验,全球其他避险手段仍然强势。从总量上来讲,我们的量比较小,即使是现在国际投资者比较看重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在全球金融市场上这个量也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比较有限。不过,由于中国连续25年实现经常账户顺差,特别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增长趋势,人民币资产从中长期来说也有很好的前景,从趋势上来讲,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

    最后,股票市场的吸引力从根本上还是来自核心公司的竞争力。从长期来看,A股要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避风港”不是依靠短期内的看好,而是要看A股资本市场上的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中是否处于领先地位和发挥核心作用。从我们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来看,当前其中不乏一些非常不错和有潜力的公司,但总体规模和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与国外资本市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至少从目前来讲,还不足以担任“避风港”这样一个角色。

    所以,张军认为,准确地说,以现在A股资本市场整体的表现,它将成为国际资本市场资金配置众多选择中的一种,或者说这种选择吸引力在上升。

    (综合环球网、新华网、中国基金报、期货日报、上海证券报)
0
上一篇: 战投引入难度加大 市场参与方忙调整定增方案
下一篇:海外流动性冲击 美元债基金砸出“黄金坑”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