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开始暂停“纸原油”新开仓交易。
23日,交通银行在官网发布《关于记账式原油产品近期交易安排的公告》称,鉴于当前原油市场价格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因素,根据《交通银行记账式原油业务协议》规定,自公告之时起,暂停记账式原油产品的新开盘交易,现有持仓客户的平盘交易不受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董昀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以原油期货为标的的金融产品的价格风险还会继续加大。
因此,对于国内金融机构来说,“避风头”固然重要,但长远来看,如何更好地管理风险才是重中之重。
董昀表示,“原油宝”穿仓事件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极端事件。最直接的诱因是油价下跌。原油价格下跌跟国家政治经济格局有关系,而且受疫情影响,原油下跌的情况会不会在短期消除还不好说。
受中东紧张局势加剧和主要产油国减产的影响,国际油价周四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走高,美国原油盘中一度突破18美元,涨幅达到近30%,布油突破23美元。不过冠状病毒疫情导致的封锁和相关的需求下降,令油价反弹压力重重。
“现在油价低迷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需求在萎缩,石油生产者出于种种原因又不能不生产,所以价格可能会持续在地位,原油期货的价格也会下降。”董昀表示。
第二,原油宝产品设计存在问题。董昀称,原本大宗商品投资是很专业的产品,现在原油宝面向普通投资者,一旦出现极端情况,就容易暴露出问题。对流动性风险的预估不足,即便这种极端情况出现的概率比较小。特别是芝商所之前就改了规则,表明原油期货价格可能跌到负数,但是中国银行可能对这一风险给予充分的重视。
第三,普通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看到原油期货价格低就想去抄底,就容易出风险,不能光听金融机构的宣传。
“未来全球政治经济金融形势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不管是机构还是投资者都要做好相应准备。”董昀表示,未来金融机构能力的提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金融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优化金融体系,特别是优化产品体系和组织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满足其对金融产品的需求。
原油宝事件发酵后,有声音表示,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对冲基金来对抗风险。
对冲基金是一种结合了衍生金融工具、以获取风险对冲后的绝对收益为目的的投资工具。对冲基金在海外市场经历近百年的发展,然而在国内发展历史较短,基本还停留在起步阶段。
海外占比最高的对冲策略是股票多空,但国内融券难度大、成本高,做空一般通过股指期货实现,因此国内对冲基金的发展与股指期货息息相关。
据华泰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林晓明介绍,国内首只股指期货以沪深300为标的,于2010年上市;随后,国内首只公募对冲基金诞生于2013年;又过两年,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于2015年4月上市,然而不久之后市场转而下行,股指期货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很多对冲策略难以为继,并且2016年1月底之后公募对冲基金的审批也暂停,直到2019年底才重新开闸,同时有7个产品获批,其中5个目前已成立。
未来对冲基金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梳理和引导。
董昀认为,中国当前的金融创新是不足的,未来有必要发展更多的金融工具,包括对冲基金。但是这些不足仅仅依靠某一个政策工具是很难解决的。“调整优化金融结构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对金融机构来说,管理风险也很重要。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动荡,管理风险是一个守住底线的事情,因此要处理好创新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